吳敬璉:中國掉進美元陷阱有苦難言
濫發美鈔造成
可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沒有能力主導世界經濟,但我們應該自求多福。在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經濟環境中,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利用這個環境,使我們強大起來。但是,要很謹慎地注意到,這個經濟體系是有風險的,我們不要自己陷進去。
出口導向的苦果
可是,東亞國家和地區,無一例外地,在成功執行了這種政策10年、20年以后,都出現了問題。
改革要點是實現匯率機制市場化
所以需要調整,預防這種風險,但因為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要動它很困難。結果,就不愿意調整,不愿意改革匯率形成制度,不愿意本國貨幣升值。不愿意本國貨幣升值,采取的辦法,就是中央銀行入市干預。
中國采取的辦法,是由央行入市干預。所謂入市干預,就是收購外匯,把本國貨幣壓住。做到這一點,各方面都很高興,出口企業產品也很容易出去了,成本低嘛!但是由于大量地釋放貨幣,到2006年12月,我們的外匯儲備就到了1萬億美元,世界第一!很多人很高興,但是經濟學家很憂心。因為這1萬億美元,是中央銀行要拿出8萬億的中央銀行貨幣,中央銀行貨幣在經濟學上叫“高能貨幣”,從央行出來一塊錢“高能貨幣”,由于乘數效應,在國內市場上大概會形成5塊錢的購買力。8萬億的中央銀行貨幣形成的購買力就是40萬億人民幣,40萬億的貨幣出籠,就形成了流動性泛濫。流動性泛濫,誰都高興,因為大家口袋里都有錢了,但經過一段時間,就只會形成三種可能的結果。
第一種可能,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暴漲。這個時候大家也很高興,大家都賺到錢了。但這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天下沒有不破的泡沫。第二種可能,就是消費物價上漲。消費物價的上漲,一般時滯比較長,起碼兩年以上。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資產泡沫和物價上漲同時來了,兼而有之。中國這兩年的問題,就是第三種可能性成為現實,問題集中爆發了。
所以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不能就事論事,因為貸款不夠,就放松銀根。銀根放松的后果是,大家手頭寬裕了,可物價就是下不來,資產也會相應縮水。我們現在出現一個問題,因為物價漲勢太猛了,今年年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超過8%,這在國際上是嚴重的通脹。怎么辦?管制!但現在出現一個現象,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CPI倒掛了,就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價格跟消費市場價格倒掛了,PPI到了10%以上,CPI倒是下來了。中間的空當在哪兒呢?目前是在生產企業身上,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很多企業受不了。所以,零敲碎打,就事論事,頭疼醫頭,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原載于《南方都市報》)
posted on 2008-10-07 13:57 肥仔 閱讀(309)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轉型——經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