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七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上善:合乎道的意識、行為。幾于道:接近于道或相似于道。
上善之人(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水的行為表現(xiàn)為利于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寵,始終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低下、隱蔽之處,所以,水具有近似于道的特性。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shí)。
居善地:水停留的地方都是眾人厭惡的低洼之地;圣人選擇的住宅則是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這樣可以給生活帶來安定并有利于修道。
心善淵:水淵則藏,含而不露;圣人胸懷若谷,從不自我炫耀。
與善仁:水利萬物而不害萬物;圣人處世仁慈,無私奉獻(xiàn)而不圖回報(bào)。
言善信:水雖不言,卻避高趨洼,平衡高低,有著至誠不移的規(guī)律性;圣人言行一致,以誠信為本。
政善治:水可以沖洗污垢,刷新世界;圣人為政,清正廉潔,善于消除腐敗。
事善能:水能靜能動,能急能緩,能柔能剛,能內(nèi)能外,能升能隱;圣人做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遵循客觀規(guī)律。
動善時(shí):水,冬雪夏雨,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不違天時(shí);圣人做事審時(shí)度勢,伺機(jī)而動。
夫唯不爭,故無尤。
夫唯:正因?yàn)椤J浅猩蠁⑾拢偨Y(jié)上文得出結(jié)論。
水的特性近似于道的特性,水的特性就是圣人的特性。圣人與世無爭,一切遵循自然規(guī)律行事,不主觀妄為,反而獲得了別人所無法爭到的東西,這正是不爭之爭。一個(gè)始終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人,自然不會有過失。
本章以水的特性闡述了圣人為而不爭的高尚品質(zhì)。不爭是順應(yīng)自然法則,只有效法自然,才能沒有憂患,充分體現(xiàn)了老子的自然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