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天行健 君子當自強而不息

            【ZT】中醫基礎理論的哲學批判


            作者:舊襪子

            本文作于1995年我離開中醫界的時候,是一段思考和經歷的總結。但其中一定包
            含著許多幼稚不成熟的東西。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關系,這篇文章我就留起來了,
            也沒怎麼修改。今天有一位網友忽然要和我談一下中醫的問題,我說一言難盡,
            于是就決定將此文貼出以饗網友。

            本文批判的對象也包括一些權威,甚至是知名人士。但本人一向以為科學探求不
            能前怕狼后怕虎,應有一點冒險精神。因此文責自負。

            中醫學基礎理論的哲學批判

            當我們談起中醫學的時候,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什麼是中醫學。顯而易
            見:中醫學不是指中國的醫學,而僅指中國的傳統醫學。五版教材《中醫基礎理
            論》中是這樣給中醫學下定義的:“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
            斷和防治等的一門科學,它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學的理論
            體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以整體觀
            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學
            理論體系。”(1)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對中醫的定義是從兩方面介定的:一是
            從研究內容方面: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和防治。二是從與現代醫學的關
            系方面:獨特的理論體系與西醫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正如原中醫學會會長任應
            秋教授說:“我們講的中醫特色主要包括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四診
            八綱、辨證論治、治則治法等基本理論。”(2)這是這個定義的核心內容,由
            此產生了一個矛盾,即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的存在、
            發展及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是我們在實踐評價的基礎上對中醫學進行哲學思考的
            主要內容。還有一個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在中醫學的定義中,獨特的理論體
            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是相提并論的,為什麼這種臨床經驗沒能包含在理論體系當
            中呢?這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首先,我們在哲學觀點的層次對中醫學進行分析:中醫學的哲學指導是陰陽五行
            學說,雖然它有一定的唯物論和辨證法的思想,但它是屬于自然哲學的范疇。不
            能與唯心主義劃清界限,最終必然倒向唯心主義。“這種自然哲學傾向用哲學的
            概念和理論演繹出醫學的結論。這種傾向有一定歷史根源。因為醫學正是由于哲
            學的幫助,才從巫術中解放出來,構建了第一個醫學理論體系,并且在科學本身
            不發達的年代里,為了描繪一幅人體及其健康與疾病的總圖畫需要用‘理想的、
            幻想的聯系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系,用臆想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
            想象來填補現實的空白’。”這種傾向在中醫學的一般理論層次(如對人體、疾
            病等的總觀點)和具體醫學理論層次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
            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經絡是運行氣血,溝通表里上下的
            通道,六淫,七情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引起疾病。并據此而建立了臟象學說、氣血
            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從而構成了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框架。

            中醫的臟象學說雖有一定的解剖學基礎,但它并不是建立在解剖學的觀察之上的。
            因此它不能客觀地反映人體結構。恩格斯指出:“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
            (5)那麼臟象學說反映了人體生理、病理狀況了嗎?顯然也沒有,結構決定功
            能,既然不能正確地反映結構,也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功能。

            這一點隨便舉一例就能說明:

            中醫的肺、脾、腎為主的水液代謝理論能正確地解釋尿的濃縮和重吸收機制嗎?
            能反映人體代謝過程中的酸堿平衡嗎?顯然不能。因為當時的時代決定了當時的
            認識水平。

            同樣,氣血津液學說認為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可是,現代醫
            學早已證實,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與自然界并無區別,也是由各種分子、原子構
            成。蛋白質、脂類、核酸等這些生物大分子才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物體
            區別與自然界的標志。經絡學說認為是經絡溝通了人體各部分的聯系,其實這種
            聯系本身是建立在臟腑學說基礎上的,是一種虛幻的聯系,它不能反映人體的各
            部分功能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以及調節。中醫典籍高度重視經絡的功能“決生
            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6)按照這個說法,截肢的病人三陰經、
            三陽經俱斷,就不能活了。而實際上,很多的病人截了肢,不是也活得很好嗎?
            病因病機學說也不能反映環境中的致病因素與機體在致病因子作用下的病理過程。
            它仍然是建立在五臟配屬五行的基礎之上的,六淫,七情這些致病因素本身也是
            虛構的致病因素,怎能反映成千上萬各不相同的致病因素呢?綜上所述,中醫的
            整個理論框架都是建立在陰陽五行這種臆造的聯系之上的。

            與此相反,現代醫學則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以解剖學、組織學、胚胎
            學等學科來反映人體的結構,以生理、生化學來反映人體的功能和物質代謝過程,
            以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來反映疾病對于人的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以及
            人體與它們的斗爭過程,以流行病學,診斷學、藥物學、預防醫學和各科治療科
            學反映人類與之斗爭的手段,形成了嚴整的理論框架,成為自然科學的一部分。
            對中醫稱頌最多的一個特點是它的整體觀。錢學森教授雖然認為中醫是自然哲學,
            但對它的整體觀稱頌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說:“凡不是自然科學的,從
            經驗中概括起來的理論都可稱為自然哲學,因為它必然包括一些猜測臆想的東西。
            所以中醫理論是自然哲學,它獨立與現代科學體系之外。(7)”“西醫起源和
            發展于科學技術的分析時代,也就是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析成為其組成
            部分,一個一個認識,這有好處,便于認識;但也有壞處,把本來整體的東西分
            割了。西醫的毛病也在于此。(8)”“這些現代科學成果促使我們去考慮祖國
            傳統醫學,中醫理論的正確性。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中醫的臟腑論和
            經絡學說,中醫理論的六淫、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
            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9)”“人體科學一定要有系統觀,
            而這就是中醫的觀點。(10)”“中醫理論中包含了許多系統論的思想,而這
            是西醫的嚴重缺點,所以中醫現代化是醫學發展的正道,而且最終會引起科學技
            術體系的改造——科學革命。(11)”“初步的框架即人體科學理論的起步是有
            的,那就是中醫理論。所以我總說唯象中醫學,即把中醫理論從陰陽五行中解放
            出來,用中醫整體觀把幾千年醫療實踐總結成為人體科學的框架,這是基礎,是
            起步,然后把某同志講的那些千千萬萬的資料往里裝,不合適,就想辦法局部地
            修改一下原來的框架,這就前進了一步了。一一點一點的做下去,總會有一天,
            一切已有的資料差不多了,那時人體科學的理論就形成了。(12)”

            筆者認為錢老在這里對中醫理論的整體觀過譽了。我們知道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
            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完成,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這個錯誤的
            關鍵就在于沒有意識到中醫的整體觀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是建立在陰陽五
            行基礎上的一種虛幻的,臆測的聯系之上的。中醫理論沒能夠很好地對人體進行
            分析,也就不可能進行綜合。西醫的理論體系中是否有系統論思想姑且不論,
            即使西醫理論需要有整體觀,系統論,那也只能是建立在西醫理論分析之上的整
            體觀,系統論,而決不能是中醫的整體觀。中醫理論不是反映的人體內部固有的、
            必然的、本質的聯系,中醫的整體觀是一種虛假的整體觀,它根本不可能擺脫陰
            陽五行。如果擺脫了五行學說,整體觀就不存在了,更不用說系統論了。“中醫
            現代化是醫學發展的正道”“現代科技進行多途徑研究”同樣是錯誤的。候燦教
            授對此有過切中要害的批評。“在中醫學與現代自然科學結合上如果撇開西醫學
            用現代自然科學理論方法獲得的認識(即知識),一切從零開始,實際上有點象俄
            國十月革命后出現的‘無產階級文化派’要打倒一切資本主義文化,重新創立無
            產階級文化的做法。”(13)“也要防止或克服中醫對西醫的虛無主義態度。”
            判斷中醫理論是否可取,其檢驗標準只能是實踐。中醫的實踐就是它對疾病的診
            治,中醫診斷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辨證”的過程:即把通過四診收集來的資
            料歸納成某個癥狀群,將其概括為某種證。并根據這種證確立治則治法,用針對
            某種證的藥物或方劑或其它治療手段進行治療。這種辨證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錢學森認為:“我說中醫的‘證’從系統論的觀點看是完全科學的,是人體功能
            態。”(14)“辨證論治是辨識和調整疾病功能態。(15)”而實際上這里面有
            一個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系的題。

            中醫的診斷的基礎是根據“有諸內必形諸外”的哲學思想來推斷人體內部的病理
            變化,即所謂的黑箱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首先,有諸內
            并不一定就形諸外,有諸內不形諸外,有諸內漸形諸外,有諸內假象于外的情況
            也是完全可能出現的。因此,通過望聞問切得到的這些資料只是表面現象,只能
            反映人體的局部、表面、不穩定的聯系,而不能反映人體內部變化的本質聯系,
            不能反映疾病作用于人體中發生的有規律的病理過程。單根據癥狀、體征、病史
            無法判斷人體功能處于何種狀態。而且這種癥狀群的整理歸納也是依據臟象、經
            絡等建立在陰陽五行基礎上的中醫理論,是一種機械化,程式化的癥狀群。用這
            種癥狀群來進行診斷和治療會引起下列問題:一是各種本質不同的病都可以引起
            某種證。例如:脾虛證可由胃潰瘍、胃癌、消化道出血、胃腸功能紊亂造成。各
            有本質不同,怎能一概而論。二是證不能概括本質相同的一種病的所有癥狀。三
            是某種證的各種癥狀之間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系。四是某些隱匿性疾病無證可辨。
            五是某些病不表現它的全部癥狀。一些著名中醫師也認識到這種辨證論治的缺陷。
            王琦提出:“辨證論治不是普遍法則。(16)”姜春華提出“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辨證論治與專方專藥相結合。(17)”但無論中醫的辨病還是辨證,都只能反映
            人體外部的表面的聯系。即使引入微觀辨證的概念,也無法克服其固有缺點。但
            是也應該指出某些癥狀確實是有規律地同時出現的,概括這樣的癥狀群的證,是
            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體的內部聯系。

            在辨證完成以后,采取某種治療措施(包括中藥、方劑、針灸、推拿等),來消除
            這種證,就是論治的過程。首先來談中藥的應用。“中藥材中,植物性占大多數,
            古稱‘本草學’由于中藥的應用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的,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
            和應用形式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人們把它
            稱為‘中藥’。”(18)中藥的應用是建立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的,即通過人們
            服用發現其有改善某種癥狀的作用,人們把這種作用記錄下來,加以概括,即稱
            為功效。例如:麻黃功效發汗、平喘、利水。若某種中藥能夠改變某種可以被概
            括為證的癥候群,則功效也就被概括為改變某種證。例如:巴戟天:補腎助陽,
            祛風出濕。套上了中醫理論的籠頭。這種對中藥作用的概括只能是對中藥作用于
            人體后引起的表面現象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概括,而不能深入分析藥理作
            用研究其化學結構,揭示其本質的作用原理。例如:麻黃,西醫藥理學研究從中
            提出有效成分——鹽酸麻黃堿,并知道它是通過受體起作用,揭示了麻黃所引起
            的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系。中藥理論不能有效地指導中藥使用,反而限制了它的發
            展。例如:苦參。中醫理論只是指出它能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等一定的抗感染作
            用,而現代醫學理論的研究還揭示出它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擴大了應用范圍。
            中藥金銀花有清熱解毒功效,用于瘡、癤、癰等感染。但中醫理論并不能指出它
            對哪種菌引起的感染最有效,對哪種菌或感染微效或無效,忽視了矛盾的特殊性。
            中藥的應用總是停留在經驗層次,這些經驗需要現代醫學理論發掘,整理,加以
            提高。而且這種開發,屬于植物化學和藥理學的研究范疇,與青霉素的發現與研
            究沒有本質區別,和中醫理論沒有必然聯系。由于天然藥物的作用必然受到其化
            學結構的限制,必然有許多植物藥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甚至對人體有害。人類必
            須人工合成新的化學結構以滿足人類對藥物的需要,借口中藥無副作用而貶低西
            藥是毫無道理的。人工合成的藥物固然有副作用,但天然藥物的副作用也不比人
            工合成的少。在古代就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在近代,黃
            萍等人收集了1950-1993年公開發表在123種醫學期刊上有關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
            780篇,計3009例,而這些僅是中藥不良反應中很少的一部分。在國外,此類事
            件亦屢有報道。比利時應用中藥減肥,在減肥的人群中出現了腎功能衰竭病例,
            有48例程度嚴重,需做血液透析,其中18例甚至做了腎移植手術。該國研究結果
            是,腎功能衰竭的發生與中藥防己、厚樸有關。新加坡應用中藥黃連后,發現此
            藥能引起新生兒溶血癥,后經臨床及藥理毒理專家評議及國家藥物專家委員會認
            定,由國家頒發禁用黃連的法令,且含小必(音)堿的黃柏、黃芩也在被禁之列。
            (19)這些情況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是難以發現與解決的。

            方劑學的理論也未能脫離臟腑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等中醫理論的束縛,也是建立
            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之上的。方劑只是對某個癥狀群即某個證來組方的,這也是
            一種盲目的實踐,因為他針對的這個證,并不是針對疾病引起的本質變化,而只
            是針對疾病引起的表面現象。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疝氣的治療:中醫稱為狐疝,
            西醫稱為是小腸疝。中醫治疝氣的方子有葫蘆巴丸、天臺烏藥散等數十個,但無
            一奏效,非需手術治療不可。疝氣時好時壞,古人無現代醫學知識,不知道疝氣
            成因,便以為是方劑奏了效。只有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體的內部聯系時,方
            劑才有效。

            針灸,推拿這些物理療法,其理論指導經絡理論也是建立在一種假想的聯系之上
            的。它能否取得療效依賴于經絡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在多大程度上不自覺地與人體
            在某些病理狀態下的實際需要相符合.雖然有無循經感傳現象在爭論中,但是現在
            沒有一項研究表明針灸推拿的療效不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而是通過經絡起的作
            用.這種直接物理刺激所引起的神經體液調節作用是極其有限的,因此通過這種
            作用治療的疾病種類也很有限。其不可用其它手段替代的作用就更少。

            辨證論治在整體上是失敗的,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即使著名中醫謝海洲在
            荷蘭神州醫廬應診時,其有效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幾,只治好了幾個感冒之類的小病
            (自愈性很強,作者注(20)).現今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現代醫學在祖國人民的
            醫療保健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消滅了天花(盡管中國人發明了種痘術),控制了各
            種烈性傳染病,地方病,不僅治愈了許多常見病,多發病,而且還在不斷攻克疑難雜
            癥,每一個進步的腳印都是實實在在的.即使治不好的病,也絕大多數能闡釋其原
            因或指出其研究方向.而中醫早已退縮于一隅且靠政策吃飯了,即使在中醫院里也
            是大多數病人靠西醫治療,這難道不是眾目睽睽的事實嗎?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醫的價值不在于它的整體觀,辨證論治,而在于
            其中的某些經驗.這主要包括一些專病專法的經驗和一些確能反映機體內部聯系
            的證.挖掘這些經驗,才是中醫研究和中西醫結合研究的任務.

            在證的研究方面:上海醫科大學對腎陽虛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發現腎
            陽虛者尿中17羥皮質醇低下,又進一步發現腎陽虛者不同于阿狄森氏病的低下反
            應而是延遲反應最終揭示了腎陽虛患者和老年人內環境反饋調節的缺失,并以補
            腎藥以藥驗證獲得了滿意的結果.最終指出腎陽虛證的本質主要是下丘腦功能失
            調.(21)必須指出這種證的研究只有在認識到尚未被現代醫學理論所認識的聯系
            以及尚未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時才有意義.這種證可由不同原因引起,在不同的條件
            下存在,補腎方藥只是對一定條件下的腎陽虛證起作用,而對另一些條件下引起的
            則未必有效.如:補腎方藥可用于生理性衰老引起的下丘腦功能失調,而其它原因
            引起時,則未必有效.

            尚天裕在對骨折的治療中,借鑒了中醫的經驗,提出了以內因為主導的“動靜結
            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結合”等新的治療原則,運用小夾板療法
            提高了骨折的療效。但是,這和中醫理論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尚天裕指出“中醫
            的小夾板療法實際上就是器械外固定。”(22)可見在這里也只是中醫的經驗在
            起作用。

            對青蒿的研究也是從《肘后備急方》中的經驗“青蒿一把絞汁服,可以治瘧”中,
            經過藥理學的研究提取出青蒿素,獲得了世界的承認。青蒿素是世界上唯一公認
            的由中國人發現其化學結構的藥物。(23)而中醫的傳統方劑青蒿鱉甲煎卻無效,
            因為煎煮破壞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青蒿素獲得承認的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到
            了它的化學結構并且其對瘧疾的療效高于奎寧.這些研究一經完成,它的成果就
            屬于現代醫學理論體系的一部分了。因為它不再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應用的了。
            這種研究只是借鑒了中醫的實踐經驗,修正、補充、改善和發展了現代醫學理論。
            中藥加西藥不是中西醫結合,只有搞清中醫的經驗在哪個環節,哪個層次上起到
            了現代醫學理論尚未認識到的作用,才能算是真正的中西醫結合。

            綜上所述,我想可以對中醫學和現代醫學之間的矛盾下結論了,那就是中醫學的
            理論未能正確反映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在其指導下的實踐就整體而言也是失敗的。
            中醫學不符合客觀規律,沒有強大的生命力,是舊事物,而現代醫學理論則是建
            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對人體有越來越深入的正確認識,是新事物。現代醫學
            醫學必然戰勝并取代中醫,中醫必然走向衰亡。現代醫學對中醫的否定是一種揚
            棄,是對中醫理論的拋棄,而對中醫的某些實踐經驗的保留,并且把這種經驗加
            以發掘、整理、提高。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祖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需要努力發掘,加以提高。”也就是要求我們把中醫的經驗以提高了的形式有機
            地融合到現代醫學理論體系中去,促進醫學的發展,創造統一的新醫學。所以從
            發展的觀點來看,從真理只有一個的角度看:

            西醫理論體系和中醫理論體系的關系用集合的概念來表述絕不是如左圖,而應如
            右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2) * (3)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1 )示中醫 (2) 示 中西醫結合 (3)示 西醫
            ( 4 )示中醫中的合理成分 (5)現代醫學(即西醫)

            對中醫學進行哲學思考有著深刻而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可以幫助我們對中醫進
            行正確的價值評價: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從整體而言已不可能和現代醫學相抗衡,
            不具有和現代醫學同等重要的作用。誰能指望弓箭長矛與機槍、大炮甚至原子彈
            相匹敵呢?“在科學和醫學發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再堅持這種自然哲學,就只
            能造成削足適履的后果。18、19世紀德國的一些著名醫學家就曾把德國古典哲學
            生搬硬套地移入醫學,阻礙了醫學的發展,更不必說20世紀的今天了。”(23)
            但為了發掘中醫的實踐經驗,中醫還是應該在一定范圍、一定條件下,繼續存在
            一個時期。這種存在也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存在。但任何企圖長期保持中醫特
            色(包括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努力都將是徒勞的。中醫理論是封閉系統,它
            本身不可能也不應該再發展了。中醫不可能振興!

            其次,可以指導我們正確地發掘中醫學有價值的東西。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中,
            首先應該是從臨床入手發現在它指導下的實踐有哪些和客觀事實相符合的地方,
            符合的條件和程度怎樣,本質是否有意義,而不是泛泛地造動物模型去印證中醫
            中的“證”。這種研究夸大了證的合理性成分,將是毫無意義的。對中藥,方劑
            的提取物的研究應與同類功效的西藥做比較,雙黃連是否能有青霉素、先鋒霉素
            和菌必治同樣的抗菌作用呢?脈絡寧溶栓能不能比得上蝮蛇抗栓酶,抗凝能否比
            得上肝素?如果比不上,這種藥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中醫的特殊治療方法(如針
            灸、推拿)只有在某些病的治療上取得了優于現代醫學療法的效果時才有意義。
            而這些研究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用現代醫學來闡釋中醫的實踐經驗。中醫的實
            踐經驗也是受到當時的歷史條件的局限,層次較低,而且其中的許多隨著科學和
            醫學的發展大多已過時而不再有意義了。因此,對中醫有用經驗的發掘也是一個
            有始有終的過程,這個過程也不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建國以來,對中醫經驗的
            發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中醫的小甲板治療骨折、青蒿素的發現等都獲得
            了世界的承認。但它們只是現代醫學發展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不存在若干個
            “諾貝爾獎級的問題”。

            再次,從管理方面講,任何企圖保持中醫特色和夸大中醫功效的管理要求都將是
            不合理的和不可實現的。中醫管理局不應另立中醫病癥診療標準,對科研成果自
            己評獎,更不應要求病歷書寫中面面具到的辨證分析和中醫治療率達到70%以上。
            這些都人為地阻礙了醫學的發展,造成了假成果的泛濫和各中醫院大規模重抄、
            篡改甚至偽造病歷,愈演愈烈。對與中醫師也應要求掌握現代醫學知識。對于一
            點現代醫學知識都沒有的中醫師必須加以限制。

            醫學不是藝術形式,是科學,要客觀的反映規律和利用規律。中醫特色也不能象
            京劇那樣做為一種藝術形式,做為國粹來保留。因為它不能正確地反映醫療活動
            的客觀規律。否定中醫特色不是否定中國古代醫生的智慧,更不是否定中國文化,
            主張全盤西化。而是發展、揚棄。中醫中的合理成分在中醫的消亡中獲得新生。
            只有否定中醫特色才能創造中國特色的新醫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樂為中醫滅亡
            高歌吟!有道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參考文獻:
            (1)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5
            (2)任應秋:《一定要發揚和保持中醫特色》 《健康報》1982。9。9第三版
            (3)(23)邱仁宗等 《醫學的思維和方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242頁
            (5)鄭思竟等 《人體解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6)李鼎等《經絡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11
            (7) 黃建平 《祖國醫學方法論》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220--221
            (8)(14) 錢學森等 《論人體科學》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9) 錢學森 《系統科學,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 《自然雜志》 1981;(4):3
            (10)呂炳奎 《對當前中醫工作幾個問題的看法》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1;(4):11
            (11)祝世衲:《系統中醫學導論》 武漢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2)《錢老談建立人體科學的框架問題》 《中國人體科學學會通訊》 1993;(7);1
            (13)侯燦 《再論中醫現代化和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1.46頁
            (15)黃榮國 《證是疾病功能態》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 1991 15(4);6
            (16)《以更高層次走向世界》 健康報 1995,2月28日 第一版
            (17)《著名中醫專家、中西醫結合倡導者姜春華教授逝世》
            (18)《中藥學》 第五版
            (19) 《請注意中藥不良反應》 段振離 1995年2月24日 第二版
            (20) 《健康報》 1993 (已缺)
            (21)沈自尹 《從腎的研究談談如何深入的體會》《中西醫結合雜志》
            (22)尚天裕 《骨折治療中的辯證法》《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2.8 494
            (23)健康報 (已缺)

            posted on 2007-06-12 01:01 lovedday 閱讀(275)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公告

            導航

            統計

            常用鏈接

            隨筆分類(178)

            3D游戲編程相關鏈接

            搜索

            最新評論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免费直播|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97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久久本道伊人久久|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免费观看久久精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婷婷|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看久久久久久a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VR|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成人亚洲欧美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久久伊人色| 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