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很推崇日本電影,因為它的精致細膩含蓄,那富含韻味的東方美感,是好萊塢和歐洲電影如何努力都無法模范的。即使在亞洲,大陸、臺灣、香港、韓國也都很難找到能在風韻上與日本電影抗衡的作品。在我的個人觀感中,東方電影的美該是如清淡的春茶,如山谷的清溪,如三秋的紅葉,溶華麗于樸素之中,不事張揚的低調里蘊涵著極度的奢靡,而《千年之戀-源氏物語》則將這種美感發揮到了極致。
《千年之戀》是2001年朝日映畫根據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改編的。《千年之戀》里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源氏物語》的內容,另一條是《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的故事。電影以紫式部的視角展開故事,《源氏物語>則是紫式部給自己的學生貴族小姐璋子講述的故事。電影里兩條線索并行,略顯零亂,但不太影響理解。因為電影不到兩個半小時,《源氏物語》的內容被刪減許多,只留下了幾個重要的女人,每個女人的著墨都不多,人物性格的刻畫都顯得不夠深刻,性格和原著也有所出入,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一個弱點吧。
《千年之戀》里的光源氏是由日本著名的寶塚劇團的男角扮演者天海祐希反串。天海祐希向來以反串男角著稱,扮演起光源氏也比較得心應手,扮相俊美異常,神態飛逸。但是我心里總是有點障礙,覺得電影里的光源氏是個女人,是個女人假扮的男人。所以看著電影里的恩愛場面,常常會聯想到女同電影,這也是反串演員的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吧。
許多人說《源氏物語》是日本版的《紅樓夢》,我非常的不贊同。賈寶玉是典型的意淫派,在紅樓夢中,唯一有跟他發生關系的只有襲人,其他的女子他都是單純的喜歡著,敬仰著,他的愛只留給了黛玉。賈寶玉和源氏光有著十分本質的不同,雖然兩本書都著重寫著封建時代貴族生活里的男女之情,但這兩種男女之情相差甚遠。源氏光倒是讓我想起了《丑聞》里的男主角,他們在本質上比較接近,以追逐女性為樂,不過源氏光想必丑聞里的男主角,多了一份責任感,也多了一份真情,雖然他的真情很泛濫。
小說中的光,是一個美的象光一樣的男子,一個文武雙全,俊秀無雙的王子。他可以與時間抗衡的,永遠不會老,書中的光,到了53歲,依然美的驚人,時間絲毫沒有留下痕跡。而電影里的光,卻在電影的最后在臉上留下了時間無情的痕跡。這也許是因為小說是小眾的,可以讓人縱情想象,而電影卻是大眾的,那些絕塵的神奇必須向世俗的常態低頭。我更喜歡小說里的光,以神一樣的面貌出現,無所不能。而這樣一個神一般的男人,卻偏偏有著一顆多情的心,這是天下所有遇見他的女子的悲哀。遇見他的女子,都象等待了一世的花,瞬間綻放,光彩奪目,幸福的象在夢中。夢,總是短暫,醒來之后是無盡的等待、嫉妒和哭泣。有人說,女人是花,開過一次就已足夠。只是這盛開的代價,讓人心碎。
光身邊的女子,想盡一切辦法讓光多愛自己一點,讓光多在身邊留連片刻,誰也無法真正擁有這個光一般的男人。就算是光的初戀,永遠無法真正得到的滕壺皇后,最后也只能看著光的風流而嫉妒,用流放來懲罰光對自己愛的背叛。滕壺是有無上的權力,可是無上的權利也不能留住自己的青春,無法留住光的心。光生來就是為了獲取愛情,他是女人的克星,而女人卻無法恨他,即使痛苦即使夜夜暗自哭泣,也無法恨他。
女人,尤其是那個年代的女人,全部的使命就是留住男人的心。紫式部小說中的女子如此,自己也是如此。她成為源式的外室,希望能為源式生一個兒子,結果卻生了一個女兒,郁郁寡歡的回到家鄉。所以,她開始寫作,她把對自己命運的傷感寫到了書中。書中的女子,個個錦衣玉食,卻個個郁郁寡歡。她們以愛情為生,卻無法主動獲取自己的愛情,只能被愛情獵取。這些美麗的女子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她們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著某個男人的來臨,帶走她們,然后想盡辦法留住這個男人。她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從精神到肉體,徹底的征服男人,守住男人。這些美麗的女人注定是無法幸福的,男人對她們的愛就象是一種恩賜,她們苦苦修煉來的恩賜,帶著絕對的不平等,而她們卻對這種不平等無計可施。紫式部深深懂得這種不平等,但她也只能把自己的心血灌注在書寫中,在文字里躲避著,現實中的她依舊費盡心思,把自己的學生璋子調教成一個可以迷住天皇的少女,雖然她明白最后,璋子也會陷入跟其他女人一樣的宿命,天天安靜的等候著自己的男人,等待著他的臨幸,等待著他施舍的柔情,守著這不平等的愛,很安分的,多守住一天就是多一天的幸福。紫式部能看見這不幸會在不遠的將來來臨,可是她所能做的只是盡量的讓璋子更加迷人,能夠把天皇留在身邊更久一點。
看不清將來,看不明白這不平等,也許更幸福,看明白了卻無力改變,才真正的是痛苦,無可奈何無力回天的痛苦。紫式部看透了女人的等待,看透了這種愛的不平等,所以她拒絕了滕原道長,她回到了家鄉。她拒絕這種帶著施舍意味的愛,即使她也愛著滕原道長,但不平等的愛是無法幸福的。回到了家鄉,紫式部看著自己快樂的女兒,由衷的說,你是幸運的,因為你可以尋找自己的幸福。紫式部懷著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得不到的能夠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實現。
影片快結束處,紫式部和《源氏物語》里的女主角紫姬相擁在一起,紫姬在紫式部的懷里哭泣,象在母親的懷里哭泣一般。現實人物和虛幻人物的匯合,暗示著《源氏物語》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它包含了紫式部自己的人生歷練,她把書中的人物當作了自己,那樣的年代,女人難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女人的苦只有女人最懂得。現代的女子,比千年以前的女子,真的是幸運許多。雖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平等,但起碼,現代的女子無需那樣的等待,無需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只是,只要作為女人,就注定要為愛受傷,這是作為女人的宿命。愛情,是女人的天敵。紫式部說,歇斯底里的總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