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抗震救災建言獻策匯總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牽動著唐山725萬人民的心。唐山市委、市政府于5月14日在《唐山勞動日報》上刊載《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號召全市人民積極為汶川抗震救災建言獻策。按市委宣傳部部署,在市地震局通信網絡中心開通了兩部熱線電話和電子郵箱,及時收集廣大人民群眾對災區抗震救災的意見和建議,截至17日18時共收到群眾電話263個,電子郵件106封,有效意見和建議157條。總結災情報告和抗震經驗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救人方法
1、建議趕快疏通排水通道,以免積水灌入地震廢墟,給廢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威脅。救助過程中,先讓盡可能多的被困人員接觸到空氣,之后再逐一解救,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被困人員救助率。剛被救出的傷員,由于自身生理系統可能受到傷害,所以不可馬上進食和飲水,要先送醫療人員檢查。
2、救援人員可以用鋼管插入廢墟中,通過鋼管聽到被人員的呼救,有助于救援人員了解被困人員的情況。建議采取多種方法,搜尋地震廢墟下的生命跡象。在先進科學儀器無法運達或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可以用鐵皮等物品圍成大喇叭形,小口放在耳朵上,大口對準廢墟,這樣可以將廢墟下微弱的求救聲放大幾十倍,對尋找生命會很有效(尤其夜間效果會更好)。
3、救助外傷傷員,應用硬板抬出,以免骨骼再次受傷;傷員自己能活動的也不宜隨便走動,要先接受檢查,不可馬上進食飲水;沒有水源可就地挖井,井深二至三米,等水滲出后可飲用;要把唐山截癱療養院的經驗傳授給災區傷員。
4、救援隊工具配備一定要合理。建議要合理配帶多種簡單機械,尤其是千斤頂、倒鏈、滑輪、大力鉗等。千斤頂可以頂起樓板,而且力量均勻,沒有回勁,既可以節省人力,又可以使壓在樓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擠壓,還可以防止樓體進一步跨塌,壓傷下面人員;千斤頂還可以將擋路巨石移開,快速打通道路;倒鏈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動樓板,一個倒鏈運用得好可以勝過百人;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還可以省力,大力鉗更是斷鋼筋鐵絲的應手工具。建議趕緊收集簡單機械給搶險隊配備,(千斤頂在機動車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車等現代化工具無法開進的情況下更加重要,會使搶險工作效率更高。
5、建議快用“人力”打通救災通道。救災通道被堵 死,外面的救援車輛無法進入,不要坐等專業修路隊,要多派人手,利用現有的交通工具和簡單機械打通道路:千斤頂完全可以將巨石移開,卡車也可以用推和拉的方法移開障礙!
6、在抬高樓板中,使用螺紋千斤頂的原理來抬升,移動上百噸的設備,把一顆雙頭螺栓底部墊磚,螺栓頂部墊鐵板至所需撐起的部位,用兩把扳手旋轉螺栓上的螺母,并可多用幾個螺栓頂牛,交替頂高并填塞磚塊來抬高樓板。
二、救災建議
1、做好災區防疫工作,飲用水缺乏時,可將明礬放入河水中,起到凈化和消毒作用。
2、建議災民千萬別大規模外撤,這樣只會使災區人心浮動、心理崩潰、人手更缺、道路更擠、災上添亂。對抗震救災工作有百害無一利。地震不比洪水和戰爭等災害,災民完全可以就地安置獲得安全,根本沒必要大規模外撤。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廢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另一方面卻有很多災民(尤其是青壯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時刻,很多災民占用部隊沖鋒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議馬上穩定人心,讓災民就地安置,展開自救,給廢墟下的生命增加搶救力度,給傷員讓開外運通道。
3、建議充分利用災區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組織災區民眾充分自救。可以把幸存者就地組織成救災隊,也可以組織輕災區救援隊趕赴重災區,可以帶領群眾挖野菜補充糧食不足,采草藥解決藥品短缺……趕快形成青壯年搶救廢墟下生命、老人給救災隊出主意、做飯的局面。所有這些方法,唐山大地震時都用到過,效果很顯著。尤其對目前救援人員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下更是必要。
4、建議馬上印制大量慰問宣傳材料,給災民送去全國人民的關懷、增添抗震救災的信心、平息災民恐慌浮躁的心理、增強災民戰勝災害的勇氣、增加防災、減災的知識……尤其在目前通訊中斷的情況下,更是重要。向災區發放大量的《抗震救災手冊》。
5、做好災區防疫工作:預防傳染病,抓好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特別是后兩個環節;保護好水源不受污染,做好滅蚊滅蠅工作;大力發動群眾搞好環境衛生;預防接種工作要抓好、抓細、抓具體,用飛機大面積撒藥。
三、群策群力共抗災
1、很多在四川的唐山籍大學生打來電話,敘述災區情況和災區急需的物資,相信唐山市委、市政府帶領唐山人民能夠對災區作出最大程度的幫助。
2、要把捐贈活動進入到社區、農村,以便于城鄉居民捐款。
3、新聞導向與抗震救災緊密結合起來,壓縮新聞報之中的商業廣告,增加災區救災報道。建議馬上開辦廣泛收集抗震救災建議的專門網站,立即收集大量好的建言建議,集廣大民眾的智慧來解決抗震救災的種種難題。
4、在震后重建中,建議避開地震帶且多留一些綠地。綠地(空地),不緊在平時賞心悅目,而且在有地震之類的災難時,可以作為避難場所。樓群太密的話,救援的大型機械也無法開進樓群,貽誤戰機。綠地是城市安全防災的場所;是現代文明的標志。
6、由政府組織,認領收養地震孤兒。招募臨時志愿家庭,救助地震孤兒和傷員,或結成遠程家庭,緩解災區人民的親人離別之痛。采取一對一的幫扶措施很好,例如將災區傷員轉送到我市的醫院進行救治,招募志愿者,志愿家庭對無人照顧的病人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多位市民來電想認養地震孤兒,我們已認真進行了登記,留下了聯系方式。
7、大量市民和單位的有技術經驗的職工主動請纓赴災區救援。有市民建議市政府把想去災區救援的人組織起來,按能力分成梯隊并與災區聯系以便及時把需要的人力輸送到那里。如果大家自發的一窩蜂的前去也許會給當地救災工作造成困擾,政府應在鼓勵大家這種熱情的同時告訴大家在這種非常時期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