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Suspended.
無限期停止使用, 請移步climberpi.blog.cdposted @ 2013-01-10 17:44 Climber.pI 閱讀(24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Through the darkest dark,may we see the light.
置頂隨筆 #
posted @ 2013-01-10 17:44 Climber.pI 閱讀(24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3年1月10日 #
posted @ 2013-01-10 17:44 Climber.pI 閱讀(24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11月13日 #
其實是對最后一年NOIp的吐槽吧. 初賽后有若干個理由支持我去或不去, 有個理由是給Juda送書. 哦, 我應該偽裝的高尚一點, 其實是去見證歷史的亂象的, 最后一年保送的最后一門. 回來以后發現, 還有個理由, 自費旅游放松心情(好吧我是來觀賽的…
雖然最想見的人都沒去, 代碼能力各種退化, 目測不寫掛就二等, 不過怎么樣就怎么樣吧……
Day0
轉車是種奇怪的事情, 不過深圳北站和廣州南站都實在是很張狂的現代建筑, 空間非常寬廣, 置身其中會深深的體味到自身的渺小.
似乎凡是帶了"和諧號"的車, 似乎都是可以提前上車的. 聽父親講, 像我這么大的時候, 買站票, 跟人去餐車蹭座位…制度尚未形成, 或者在變革途中的年代, 其實更容易產生豐富的人生經歷, 倒是現在這樣, 四平八穩, 更多的是平淡的味道. 輕軌這玩意明明就是城際地鐵, 但是少了幾分靈活, 出來之后摩的這個多……
雅居樂酒店我怎么覺得外墻有種歐式風格, 同房間的老師居然是四會的…然后發現5F幾乎被深圳眾占領了. 出去逛了一圈, 還有個大媽把她哭鬧的孩子往我這邊推, 說”我不要他了”, 當時我就____, 我長得這么像大叔么(
酒店外面的桂花很香, 不是有句話叫”金秋十月, 丹桂飄香”么, “回憶像一場艷麗煙火, 伴隨著喜怒哀樂終究要散落”, 倒是隱隱約約記起去年自己一個人在紀中逛了一圈. 出門走了一段, 在某個路口突然覺得有些時空錯位, 隱隱約約的覺得像是太原. 走了很久, 直到人困馬乏, 在一條長長的河旁的堤岸邊上散步. 印象最深的是一所小學, 進去有座門樓, 同樣是校友捐贈, 滿滿的歷史的痕跡, 背后漆噴上去的字實在是很不應景. 小學的門口是形形色色的文具店小吃店各種才藝培訓, 接孩子的家長幾乎都騎著摩托.
晚上和深圳眾出去吃飯, 和chj師弟以及深外的yy去扯淡了, 對著某份一堆超綱知識點的大綱評頭論足一番, 結果后來各種超綱. = =||| 給Juda神牛送書, 然后被涮了嗚嗚嗚嗚, 雖然Juda那么像初一的小盆友.(> <) 然后晚上就和知遠兄談理想談人生談愛情去了, 其實熟識的人都挺像的, 明明專心致志在別的地方, 結果文化課就莫名其妙的考好了, 除了文理, 其實兩個人太像了. 或者說, 本來就不該區分文理, 希望他博雅杯能過吧. 最終晚上只復習了怎么寫gen和對拍器.
Day1
一上車就看到盧牛以及身邊的妹子, 不科學……
一進去就在寫gen和對拍器, 然后寫讀入, 然后就開場了. 密碼和實事結合很緊嘛. 讀題很慢, 但是沒有像去年一樣, 寫了滿滿一頁的題目要點. P1是個很水的字符串, 不過據說兩位省隊跪掉了(>_)<). P2是<局部調整法在信息學競賽中的應用>的例題, 只要想到貪心的話, 60%, 然后要寫單精乘除. 當然, 作為低智商選手, 我花了40min最終YY出來二分+集合狀態轉移, 40%, 當然沒寫……P3的裸模擬50%, 預處理一下70%……Day1以100+20+50告終(要是寫跪了呢 T_T)
下午在看某部很奇怪的電影…果然帶了什么都不會干正事, 一直在刷機……其間拜讀了clj的題解. 以及聽prof.guo講了半個小時, 包括復賽名額如何決定, GDOI/GDKOI可能的變化etc, 其間東莞的教研員由于郵箱查看不及時被點名批評”不做事”, 我大深圳就呵呵呵呵吧. BTW, 第一天實在各種熱, 于是就把衣服留在401了, 還去麻煩了moreD大神……跟wx神牛各種短信若干, 其實他可以和cxq一樣來觀賽嘛 >_<
晚上繼續頹廢, 看完conan, 聽知遠兄給的*.wav, 聽了一半被Juda拉下去面基, 然后被他們的小朋友膜拜…于是…于是…Day2果然就跪了(
Day2
進去以后繼續敲gen和對拍器, 一看題就跪了. p1是擴展歐幾里得, 當時一看是不定方程, 變形以后果斷裴蜀定理, 易知a,b互質, 然后就不會了……可以知道x<=b, 雖然后面想到輾轉相除, 但是沒多想一步, 對于2的冪次觀察到x為a%b或b-a%b, 對于a-b=1或2的情況得到了結論, 不過不能推廣, 數學渣啊… = =||| p2 30%是二逼模擬O(NM), 想了10min就發現可以二分+BIT, O(NlogMlogN)不過只能70%, 但是BIT/zkw線段樹都不會寫了, YY了半天沒YY出來. 好吧據說正解又是前綴和+二分, 作為去年A了那題的群眾我哭了. P3一上來就想到LCA, 大概可以O(N^3)搞出任一點對距離, 但是軍隊實在不知道怎么移動……最終特判了0和-1, 希望數據比較科學兩個點都有. Day2大概60 + 30 + 10(20?), 兩天加起來270吧, 目測一等線300-330, 求二等 T_T
目測今年深圳兩個一等的樣子, 看他們寫跪多少吧……
回來的路上終于看完TBBT, 艾米又在體現”女孩子好麻煩”了…路上看到zxk的感傷段子, 作為見證歷史的觀眾, 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悲觀, 至少我還是相信歷史的車輪會滾滾向前的.
一個人去, 一個人回, 孤獨落寞的征途果然如此么.
posted @ 2012-11-13 09:42 Climber.pI 閱讀(543) | 評論 (2) | 編輯 收藏
2012年10月28日 #
posted @ 2012-10-28 22:13 Climber.pI 閱讀(25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10月22日 #
posted @ 2012-10-22 00:07 Climber.pI 閱讀(251)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10月13日 #
posted @ 2012-10-13 20:42 Climber.pI 閱讀(44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5月28日 #
posted @ 2012-05-28 17:00 Climber.pI 閱讀(44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5月4日 #
不管怎么說還有個三等, 退役了, 隨意了. 只是深圳又從B類市掉到C類市, 大概是對不起是后人了. 看著wx神牛最后一年掛了, 嘆息而已.
[Day0]
發現宿舍比較坑爹. 晚上看tree dp無能, 翻了一下前幾天的problist和白書, 找wx神牛要了SCC模板, 結果瞬間理解了. 只是沒學習BCC, 機緣巧合? 教ylt SPFA的數組模擬鏈表實現. 和深中眾去逛二中, 發現二中各種花前月下, 各種幽靜之處. 沒延續NOIp和GDKOI Day0亂逛的習慣. 真是些語無倫次的描述.
[Day2]
前一天晚上心情低落, 一直延續到今天. P1是數據結構, 目測可做. P2數據結構. P3 DP. P4 搜索. P5 博弈論. 寫了P1的60%, 很顯然的數組模擬, 數據范圍比較厚道. 但是想AC算法一直想利用vector和維護坐標偏移, 思路完全南轅北轍, 實際上對于每種顏色應該分開考慮, 用0/1表示該點是否存在, 利用BIT維護區間和. 或者進行離線處理. 也不見得想不出來, 考前幾乎沒有進行BIT的模型識別, 結果如此也是可以預料到的. P2在最后1.5h寫了O(N^4 \cdot M)的暴力查詢, 用二維BIT查詢矩陣和, 大概能過若干個測試點, 結果全崩潰了, 原因不知. 正解大概是轉化成線段樹, 前幾年有個類似的題目. P3對于30%算法寫了SCDP, 但是沒調出來, 原因未知. 正解大概是對于條件進行簡單的分析后, 轉化為背包模型, 可以通過50%. 然后利用偏序關系優化. P4 20%可以一遍BFS得出結果, 但是沒寫; AC做法大概是狀態壓縮BFS. P5 20%可以記憶化搜索, AC算法思維難度極大, 現場只有盧神A了.
最終結果: 60 = 60 + 0 + 0 + 0 + 0
中午和tzz聊了聊, 覺得深圳14er的OI還是挺有希望的…只是下午就被攆回家了, 草草開局, 草草收尾, 如此而已.
考前問段神如何準備, 段神說”我是反面教材”, 令人唏噓的是, 我大概成了反面教材2.0. 考前速成STL和數據結構, STL用了<pair>, BIT學的比較多, 但是最終沒搞出模型. GDOI和GDKOI一樣, 幾乎看不出任何非顯然的東西, Day1的狀態有點莫名其妙, 策略比較正常, Day2異常低落, 使用了很奇怪的策略, 于是裝13裝過頭了, 數據結構磕傻了, 集合狀態DP從未寫過卻在考場上YY. 其實是新一輪的瓶頸期, 思維能力不適應知識量, 代碼能力差強人意. 反正NOIp之后就放棄了. 結局如此,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差強人意.
其實還是太弱了, 思維局限很嚴重, 訓練方式同樣存在盲點. 起步太晚同樣是一方面, 結局如此, 也罷, 也罷.
退役了, 一段生活的結束, 也許是暫時的離開, 也許是永遠的離開.
一局終了, 從開始到結束經歷了三年, 挺長的.
posted @ 2012-05-04 23:30 Climber.pI 閱讀(55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5月1日 #
posted @ 2012-05-01 12:24 Climber.pI 閱讀(30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3.31
(1) 如何確定對那些題目進行深入思考
(2) 即使全打暴力不見得打得完
(3) 數論?
(4) SC DP?
GDOI 2011 Day1分析[未實現]
P1, 直接模擬, AC.
P2, 生成子集+高精變形, 8
P3, 暴力模擬, ?
P4, 快排, 4
P5, 暴搜, 12
大概是40 + 8 + ? + 4+ 12 = 64.
4.7
US Open Silver Division, 2h, 未實現
P1_unlock[DFS-ID + 二分]
[Brief]
在10*10的方格中, 有三個連通塊, 對于每個連通塊可以向四個方向移動, 求使得三個連通塊互不相鄰所需的最小移動次數.
[Solution]
---------|
-++++++++|
--------+|
*******|+|
*******|+|
*******|+|
*******|+|
*******|+|
*******|+|
*******|||
分析:
(1) 大概最小移動次數的最大值不會超過20, 如上圖. 移動次數的上限大概略大于 相連的邊數/2.
(2) 可以發現, 每次的決策必然小于3*4 = 12種, 可以利用一次Floodfill得到不同連通塊之間的相接關系, 顯然只有相對方向有一方相連, 或者均不相連的部分可以移動.
可能的優化:
(1) 兩個相連的連通塊, 向相反方向移動是互相等價的.
(2) 若在某個方向能夠移動的話, 一次移動到位.
*復雜度很難分析, 應該能通過大部分測試數據.
P2_bookshelf[DP]
[Brief]
給定N個長為W_i, 寬為H_i的書, 書的放置必須按照給定順序, 每層的長度限制為L, 試求書柜高度最小值.
[Solution]
很明顯是O(N^2)的動態規劃, 但是我只想到了O(N^2*L)的, 似乎是有限制的背包問題.
[狀態] f[i][j][k]表示放了i本書, 在第j層, 該層剩余寬度為k的最小值
[方程] 略, 討論第i-1本書放在哪層即可.
*正解可能通過單調隊列或是別的手段降維, 也可能是重新設計狀態.
P3_running[數據結構]
[Brief]
N頭牛, 跑L圈, 圈長C. 給出每頭牛的速度v_i, 求跑的最快的牛到達終點是, 牛群中超車了多少次.
[Solution]
正解復雜度大概是O(NlogN).
可以知道T = C*L / max{v_i}, 然后對于每頭牛i跑了C_i = T*v_i/C圈, Σ[C_i-C_j]即為答案. 復雜度O(N^2).
大概可以總結幾點:
(1) 對題目的分析能力顯著下降
(2) 實現能力是個問題
(3) 如何恰當的對拍, 減少時間成本, 又不損失正確率
4.9
GDOI 2011 Day2 分析[未實現]
P1, 讀題無能, 完全不能找到"瞬移水只能作用于到過的點的描述". 做法是prim+heap或kruskal
P2, 時間常數比較大, 很難寫, 不一定能AC
(1) 讀入每部小說后, 對小說中每個單詞進行排序(字典序), 注意不區分大小寫, O(n*NlogN)
(2) 將排序后的單詞按照順序插入動態數組(指針/數組模擬鏈表/vector實現), O(N)
(3) 按照時髦值對小說進行間接排序, O(NlogN)
(4) 對于每個詢問, 在每部小說中進行二分查找, O(QlogN)
總復雜度是O(n*NlogN), n = 1000, N <= 20000, 預計能通過大部分測試數據
P3, 數論題, AC做法需要用到中國剩余定理, 下面是50%的做法
(1) 構造素因子表判斷A的合法性
(2) 對每個1..N除去因子后, 求乘積末位
(3) 記錄構成K的因子的次數, 計算多余部分乘積末尾
(4) 輸出結果
復雜度是O(QN)
P4, 計算幾何, 這種做法大概能通過大部分數據
對于每個方案, 計算每個點和其中相連兩點構成三角形面積之和(利用行列式), 并檢測點是否在五邊形上, 復雜度是O(5MN)
P5, treeDP, 看不出來...比較容易想到O(N!)的暴搜
(1) 利用兒子兄弟表示法建樹
(2) 生成N!種順序, 判斷其合法性(利用樹的層次關系?)
(3) 維護最小值
可能的分數大概是40? + 40- + 20 + 40- + 12?
考慮實際情況, 可能是0 + 32 + 20 + 24 + 0 = 76.
于是綜合考慮兩天, 大概是64 + 76 = 140, 差不多二等了. 可能的預計是, 題目方向變化, 難度提升.
4.15 ~ 4.28
用CTex寫的, 雖然只是徒勞的努力, 不過也有些初窺門徑的味道. 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倒也罷了. 段神說他是反面教材, 我是反面教材2.0
省賽備戰實錄.pdf
4.28
一個idea, 算法模板, 并準備若干測試數據, 以測試模板.
posted @ 2012-05-01 12:16 Climber.pI 閱讀(299)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2012年3月19日 #
//大概在5周前就寫完忘記發了, (2)和(3)大概胎死腹中了.
Climber.pI按: 時隔兩年, 故地重游, 大概是高中OI生涯的第二次GDKOI, 也是最后一次GDKOI, 倒數第三場正式比賽了. 結果差強人意, 卻也是意料之中. 也就形式化一把, 隨記二三.
(1) 關于賽場
大概是前一天晚上一個人逛中大, 結果還沒找錯了講評的地方 = =|||
Day0
大概就是各種聊天, 各種扯淡…沒敲一行代碼, 所以第二天就NC了
Day1
感覺組織工作比NOIp差很多, 比如進去都半個小時了才有水喝.
P1是個DP, 一開始根據數據范圍準備的判斷了復雜度, 但是后來鑒于題目的背景, 沒有進一步的分析題意. 相反, 聯想到了USACO Training的job, 二分+貪心經典題, 于是YY了一個貪心. 大概是把所有任務排序, 然后先選大的, 不能再裝的時候就選小的, 居然還過了樣例.
但當時對貪心的正確性毫無把握, 于是又寫了O(a^N)的暴搜, 然后對拍. 大概是手生的緣故, 一個半小時才全部折騰完, 最終的結果是貪心錯誤. 于是有改寫了一個小范圍暴搜, 大范圍貪心的程序. 當天中午重新看題的時候, 瞬間發現題目實際上是個變形的背包. 一旦在現場思維走偏, 總是難以挽回, 比如去年初賽, 比如去年Day1P2.
這時候有種奇怪的感覺, 時時刻刻想著放棄卻又不敢放棄, 完全不能控制比賽進程, 只能順著身體的慣性寫題. 很像初中的時候跑1500的感覺, 帶著種無法預知的恐懼.
P2是最短路, 由于邊的權值為{1, 2, 3}其中一個數, 所以可以拆成若干邊權為1的邊, 從而用O(3n)的BFS AC.
當時讀題之后認為dij+heap可以A, 但是幾乎不記得怎么寫了. 大致估計了一下, 認為SPFA可以過80%, 又擔心SPFA敲掛, 又多敲了一個Floyd. 敲完折騰完對拍基本上過了3h了, 結果一直不同, 最后手工算了一組數據發現是Floyd掛了, 原因不知. 當然, 由于只開了80%的范圍, 也無緣享受4s時限優惠了.
P3是個數學題, 當時只有40+min, 果斷放棄. 但事實上30%的做法可以直接手算打表, 50%的做法可以利用DP, 甚至可以通過記憶化搜索打表AC.
P4是字符串, 由于不記得C++的I/O, 只能用字符數組敲. 雖然原理絕對正確, 但是最后還是沒調出來.
于是Day1就結束了, 41算是意料之中, 值得慶幸的是SPFA沒有寫掛. 和NOIp一樣, 依舊是全市第二, 盡管wx神牛這次102是我的若干倍.
Day2
大概是被Day1嚇到了, Day2晚上回來還是敲了一會兒代碼. 第二天的組織工作好了很多.
P1是數學題. 仔細讀題之后很快發現了O(N)的做法, 聯想到若干次被周期數列坑了, 果斷找循環節, 發現前面一部分并不循環, 而循環節一定是N的倍數, 于是果斷從后面找N. 考慮了50%的范圍, 于是找了400N, 于是只過了60%的數據. 可以證明的是循環節長度不超過O(N^2), 但是我并不知道如何證明, 于是12分沒了. 經過一番對拍, 時間已經過了近2h了.
P2的標準做法需要用到線段樹/樹狀數組/平衡樹等高級數據結構. 讀題之后發現模擬十分好寫, 但是由于當時考慮不周, 邊寫邊調浪費了很多時間. 大概是利用一個數組記錄某值是否存在, 然后利用數組模擬鏈表來實現. 終于調對了之后, 發現樣例掛了, 特意問了評委30%的范圍是否符合50%的要求, 得到肯定答復后. 遂放棄此題的進一步調試, 最終過了4個點.
當時還有70min左右, 在P3和P4猶豫了很久, 發現P4如果用Floyd的話還需要記錄路徑, 實在不好寫, 遂放棄.
第三題是搜索, 可以利用DP預處理狀態, 或者充分利用問題性質, 只枚舉每個格子需要填否即可. 當時的做法是記錄未填格子的位置, 逐個枚舉, 如果某行全部枚舉后進行可行性剪枝, 最后判斷沒列是否符合題意. 雖然思路絕對正確, 但是一直調不出來, 在最后幾分鐘突然發現是初始狀態打成1了, 應該為0, 改了之后, 屏幕一閃, 樣例過了. 最終過了6個點, 僅超時了兩個點, 有兩個WA的點多輸出了一組解, 不知道哪里寫掛了.
于是總分就是18 + 16 + 24 = 58, 又是全市第二, xh64第一, wx牛居然直接3分了…
至此, GDKOI的賽程結束, 在中大西苑一樓大堂看到一等和二等證書發完卻不見深圳蹤影, 悵然若失之感涌上心頭, 差不多退役了.
(2) 一些人一些事
(3) 亂七八糟的想法
posted @ 2012-03-19 18:58 Climber.pI 閱讀(37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