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結這次失敗的教訓有以下幾點:
1。沒有一個團結互補的團對,實際上是還沒有準備好就冒然下海,要創業團對就必須有以下的人員:銷售、市場、生產、策劃(融資和市場運作),有忙外的有忙內的,而不是一個人什么都管,沒有精力管,實際上也管不了。
2。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我當時推廣的產品是其他兩個人的,受制于人,一旦中間發生問題就全白扯,因此要想創業,必須有自己能掌控的好產品,即使是代理,也需要考察貨源是否可靠和充足。
3。創業開始,生存是最重要的,要確信是否短期能夠見效,時間一長,人的心態就會變壞,就容易失去同盟,就容易流失員工和人才,所謂樹倒鶘猻散,不能說別人不道德,畢竟每個人的理想理念不同。
4。創業了,要把市場設想得小一點,而不要被想象中的虛假的大市場沖昏頭腦,畢竟自己能拿到的才是實際的,也不要被原來的關系所迷惑,要確定原來的關系是否和你在的單位有關,有些關系網實際上是建立在你在的單位的基礎上。
5。有一顆能經受挫折和失敗的平常心,不要攀比,剛開始可能會只付出沒回報,會有還不如原來還能拿到一些錢的后悔心理,但只要能熬過最困惑和最困難的時期,住往成功就不遠了。
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我更成熟了,成功的心永遠不變。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勉,也盼望結識各路英豪,做朋友或共同創業。
(二)一、不能懷著一顆就業的心去創業,只有斬斷退路或后路才有可能走上富人的道路。
曾幾何時,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2003年4月注冊上海傲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但實際上沒有下決心去做,還是在打工的坐標上幻想著創業成功后的種種美好前景,有項目了就拿自己的公司執照打打擦邊球,這是文人創業最頑固不化的東西。在打工的座位上,數著每個月并不滿意的薪水,背地里指責、看不起老板的種種決策,自認為我來做老板肯定要比老板的決策更高明,企業會做得更好,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到處充滿著極富聰明才智的窮人。只有下決心不做這樣的窮人,斬斷退路和后路才有可能走上富人的道路。
二、在公司初創時,只能或必須聽從老板一個人的聲音。
小企業初創時,因為資金的限制,所有的決策拍板只能由老板一個人說了算,因為錢是老板的,就是輸也要輸個明白,心服口服。群策群力的結果就是贏了也一不定是好事,因為企業是要長期經營下去的,如果有朝一日群策群力的結果是輸了,而輸的結果是老板個人扛不起的負債,那怎么辦?這時,很多當時參與群策群力的打工者一定會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暗地里還認為你是做老板的,應該有這樣的承受能力,我一個小打工的不可能來替你背債。老板在做一個項目決策時,他更多的是在考慮如果失敗了,最大的損失是多少?我能否扛得起?公司賬面資金加上我的個人存款是否足以應付這一切,而打工的只是一味的感到這么好的項目為什么不上,老板怎么這么傻?
三、再苦再難也要堅持“誠信為魂,天道酬勤”的經營理念。
作為小公司的創業老板,第一重要的是誠信對待所有的人即員工、合作伙伴、客戶和朋友。現在我的公司還處在負債經營階段,對初創期工程項目失敗所造成的損失,所有債務都由我一個人來扛,沒有也決不會將它們分攤到合伙人的身上,每個月的工資從來不脫時間,年終與外資企業一樣也是雙薪制,即使這樣我也是越干越有信心,因為公司已經在所有的合作伙伴中確立了“誠信”的形象,擁有堅強的無形資產,“做生意先做人”這句話真是一點沒錯。
我相信很多企業老板能做到對買家或業主的誠信,但很難做到對供應商、經銷商的誠信,不是拖延供應商的貨款,就是在貨款上克扣尾款,反正中國這么大,少了這一家還有另一家。今年春節前,按合同要求將供應商的貨款基本上全部解決,其中有一個供應商今年翻修擴建廠房,年底資金實在有困難,我與另一個供應商協商,暫緩付款,先將這部份錢給有困難的廠家,提前付清他的尾款;民工的工資全部發放,沒有拖欠一分錢;經銷商沒有賣出貨也全部收回,并將貨款也全部退回,實際上經銷商的貨可以不退的,但我感覺要讓我周圍的人都能開開心心的過個好年,生意是做不完的,上半夜替自己想想,下半夜替別人想想。
企業初創時,小老板一定要勤奮、勤奮、再勤奮,“天道酬勤”沒有比勤奮更重要的了,1%的天才創新加上99%勤奮,很多創新思路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小企業沒有大的包袱,投入最多的是時間和精力,投入最少的是現金,先是想著做A,然后演變為B,經過創新后再成為C,最后修成正果的是賺錢的D。雖然讀書人比較本本主義的,但實踐的過程告訴我,初創企業的成長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決不能做一個詳細的企業規劃或計劃,否則等著你的多半是失敗。
四、小企業初創階段,要盡量聘用30歲以上的員工。
中國有句古話“三十而立”委實害了95%以上的年輕人,如果改成“三十知天命,五十而立”就好了。大家都知道國企有“59歲現象”,而“29歲現象”卻鮮為人知,現今的中國“29歲現象”比“59歲現象”普遍得多。
20多歲大學剛畢業,學習工作有激情,想通過工作表現或業績提升來賺到結婚買房買車的鈔票,可現實生活中卻只有5%的年輕人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不切實際的橫向比較,導致這些還算不錯的年輕白領走向或情緒萎靡或滿腹牢騷的境地,總覺得老板欠他的太多了。在我的郵箱里經常有很多求職者的來信,大學剛畢業的人,沒有任何要求,只要求有一份工作即可;大學畢業三年后的求職者或研究生,工資要求都在5000~8000元;但凡年齡在30多歲的求職者,其要求比較客觀,提出2500元的基本工資要求,如果在試用期結束后,認為工作能力確實不錯再商榷月薪。
在如今的上海,年輕人想要在30歲前結婚,其全部費用不可能低于20~30萬元。50%以上的白領基本上是月光族,收入雖高,但工作壓力大,經常找借口發泄,聚餐、K歌、泡吧、買時尚高檔的服飾和小玩意,流行什么就跟風,女孩子就更不得了,化妝品非名牌不買。總之,每月能存1000-1500元的是上上之選,就是這樣一年只有1.8萬元,五年最多能有10萬元,不夠的部份只有靠父母了。因此,很多企業愿意招聘已經結婚并有小孩(特別是崗位上的員工要靠工作經驗累積來培育的公司),年齡在30以上的,他(她)們都有相當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有責任心,并且最難能可貴的是知道現實世界的冷暖,知道自己的價值幾多,給自己的定位準確。
五、大老板可以小氣,還會贏得不少美譽;小老板一定要大氣,大氣才會有人脈有關系圈。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王永慶等大富豪的小氣,但這種節儉樸素的小氣往往符合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審美心理,取得全社會的認同感,并將這種民族精神加以廣泛宣傳和發揚光大,著實為他們贏得不少的美譽美名,在他們身上籠罩著神秘的光環。可我們這些剛創業的小老板,一沒金錢二沒名氣,父母雙親是平民百姓,只能靠嘴里省下的錢,供我們上完大學然后走向社會,完成了他們一生中最神圣最了不起的偉業。
小老板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定要大氣,大家在交往的過程中,無非是從諸如飯局、歌廳這樣的小事中去觀察你的為人處事,有誰愿意與一個經常蹭飯局而從不買單的人打交道做生意,另外既是有生意做也要想著在利潤上多給別人1~2%,如果一單生意正常情下對方應拿10%的利潤,而你給對方12%,那下一次的生意那人一定會想到你;作為一個老板,你一定有一些別人不具備的技能,關心留意生意圈子里的朋友們是否有這方面困難和需求,只要你知道了,不等別人開口主動幫助解決,對你來說只是花了一點時間和精力,沒有其它的花費和開銷,這是一件最值得去做的好事,朋友們自然會心存感激,有機會他們一定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報答的。雖然幫了別人,可在你心里不要老是想著他什么時候能報答你,這樣你在無形之中已經開始產生無形資產了,這種無形資產通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從量變到質變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就是圈內朋友們認為的你的大氣,是值得相交的生意上的朋友
(三)管理無情人有情,我很同意你的觀點。我們不能把人情看得比制度更重要。一個合理完善的現代公司制度,它的價值要遠遠比眼前的幾十萬塊錢重要。這是一個優秀的現代企業必須具備的素質。如果我們靠人情來管理一個企業,那這個企業離破產就不遠了。人可以有情,但制度必須是無情的。這個問題,換成問我,我這樣處理:首先判斷這個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度大不大,重要程度如何,如果不重要就開除,讓公司員工認識到制度的嚴肅性和管理的無情,如果這個人很重要,公司離不開他,那么我私下可以借錢給他,讓他賠償,但我絕對會照章處罰,否則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將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因為一個公司最大的財富和價值寶藏——制度,被損壞了。我以前心腸特別軟,但有一次柳傳志跟我談,他說他們公司規定,開會的時候遲到是要罰站的,遲到多長時間,就罰站多長時間。有一次,本來約定八點開會,結果突然市領導找他談話,等回來參加會就晚了,按一般清理來說,柳傳志也是為了對聯想很重要的事才來晚了,可以不罰站,但柳傳志仍然堅持罰站,直到時間到了,他才坐下。這個例子對我觸動很深,一個公司的規矩太重要了,誰都無權破壞。管理必須無情。最后談談對你的項目的認識,我還是提一些建議,第一,找到中小企業客戶,比你想想的要難,盡管他們為數眾多,但是找到他們,你要花很大成本。我建議你在這上面好好動動腦筋,爭取能有大突破。看你的資料,你曾經失敗過兩次,但你解釋時,主要還是說外部原因,沒有在自身方面挖掘過,我覺得任何一個失敗,無論有再大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都是決定性因素,內因決定外因。還有一點,我覺得你對自己有點寬容。一個人要盡量對自己要求嚴點。我的企業文化第一條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也只有這樣公司內外才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