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在首都機場的候機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余世維-職業化團隊》的DVD,認真聽了一段,覺得非常好。我覺得應該認真從頭到尾的看一遍。這個周末我把這件事做了。
從余世維那場南京郵電的那場課開始,我喜歡上他的授課風格,余博士他學識豐富,廣通古今,引經據典,從商三十余載,一針見血的指出國人的不足,雖尖銳,但講得確實到位,讓人醍醐灌頂。有的媒體把余先生標榜為典型的臺灣的“說客”,我看余先生基本上不像是一個務虛的人。
“像個做事的樣子”
余博士認為,職業化的工作技能就是“像個做事的樣子”。聯想到我一個同事,在共事的時候,他讓我感覺特別不舒服的地方,除了他傲慢的風格,還有他認為,自己捧著一個 Macbook,手里攥著私家車的鑰匙,開會的時候把雙腳架在桌子上,說話的時候從來不看著別人,然后手里夾個香煙就覺得自己很Professional,很有leader的氣質。對此,我嗤之以鼻,雖然我不是這家公司的老板,我也不知道老板的想法,但在我的心里,我認為這個同事看上去不太像個會做事的樣子。
另外,我也反思一下自己在別人眼中,像不像個做事的樣子?
“看起來像那一行”
職業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來像那一行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雖然看上去不一定要是個“狀元”,其碼看上去要像一個行內人。在《賣拐》這個小品里,趙本山為什么能判斷范偉是個顛勺的廚子,是他身上的蔥花味出賣了他的職業。趙本山從范偉身上的蔥花味聞出他像廚子那一行的樣子,就為他繼續的“忽悠”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我自己是做銷售出身,并且長時間是從事銷售的工作,經常是白襯衫,領帶西褲這樣著裝搭配。常常這樣正規的著裝,時間一長,演變成了一種習慣。后來自己當上產品經理,跟客戶及合作伙伴面對面打交道少了,加上周圍的同事都是休閑著裝,為了協調,為了讓自己看上去不別扭,也跟著改變了著裝的風格。我想以前的那身衣裝,大概就是讓自己看上去像個做sales的樣子。
分析師談吐的時候經常用精確的數字作論據來支撐他的觀點,有時候帶上幾句行業的術語進行解釋。這些職業特點讓他看上去像個分析師的樣子。所以,每一行有每一行的樣子。
“用心把事情做好”
職業化的工作態度就是“用心把事情做好”。著名勞模李素麗說過一句相當經典的話:“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對于把事情也好,工作也好,能夠做到什么樣的程度或者高度,心里應該有個目標,做到心里有數。所謂的完美大概是個什么程度,從心里愿意去追求這個高度。
“把事做到預期之外”
余博士講到這里,舉的幾個例子相當到位。在一個西餐廳,牛排烤焦了,服務員除了重新做一盤以外,隨即免費送上一盤點心供客人等待。重新做一盤是彌補過失,叫做義務。免費送一盤點心除了補償,這樣的細心讓客戶感受到增值,這個服務員把事做到了客戶的預期之外。
房東在每個月要交房租的時候從來都是準時的提前兩天通知我。但我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在我催促下才能完成。昨天有線電視出了問題,晚上我打他的電話,他說晚上有些遲了,明天會打電話給我。我不太相信第二天他會自動聯系我,果然直到第二天下午是我主動催促他的。嚴格來講我是租戶,我是他的客戶,我不要求他把事做到我的預期之外,其碼要把事情做到我的預期之內。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所以總感覺到很多地方不太滿意。小事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大事又拖沓得一塌糊涂。
“看上去會做人的工作”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讓別人感覺到你很專業。所謂職業化除了看上去像個做事的樣子以外,還要看上去會做人的工作。因為無論你從事銷售也好,管理也好,大部份實際上是在做人的工作。一個看似麻煩的case可能只是需要搞掂某個重要的人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所以不但要看上去像個做事的樣子,還要看上去會做人的工作。
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的人,看上去要有會成功的樣子;如何讓你的老板或投資人對你放心,你要有一副讓人放心的樣子。這就是professional。
我的評述:恩記得老總也說過這個,今天看到了記錄一下用來共勉。總覺得自己做事,心比天高,但什么事好像做出來別人對結果并不滿意,而自己還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