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alva7864最終編輯 alva7864在C#中有兩種類型的數據,一種是值類型數據,一種是引用類型數據。在編碼的時候區分這兩種類型數據,可以 避免一些細小的編碼錯誤。
首先說說什么類型是值類型,例如:int、float、bool之類的基礎類型,以及用struct定義 的類型,如:DateTime。除此外,如 string,數組,以及用class定義的類型等都是引用類型。對于C#來說,很難羅列出所有類型進行一一分別,這需要自己在編碼過程中進行分析總結。
為了更好地說明兩種類型之間的區別,借用如下的表格來說明:
值類型 引用類型
內存分配地點 分配在棧中 分配在堆中
效率 效率高,不需要地址轉換 效率低,需要進行地址轉換
內存回收 使用完后,立即回收 使用完后,不是立即回收,等待GC回收
賦值操作 進行復制,創建一個同值新對象 只是對原有對象的引用
函數參數與返回值 是對象的復制 是原有對象的引用,并不產生新的對象
類型擴展 不易擴展 容易擴展,方便與類型擴展
通過如上細致對比,大家對于值類型和引用類型有個清楚的概念。
不過,無論是對于值類型還是引用類型來說,對于其作為函數參數或者返回值的時候,都是容易犯錯誤的地方。
對于值類型來說,當其 作為函數參數的時候,希望在函數中被修改,那么直接如下操作是不能被修改的:
public void Increment( int i )
{
i++;
}
要想在函數中對傳進去的參數做真正的修改,需要借助于ref這個關鍵字,那么正確的形式如下:
public void Increment( ref int i )
{
i++;
}
也就是說,如果需要在函數中對值類型參數進行修改,需要用ref或者out進行標識才能真正實現。
而對于引用 類型來說,當其作為函數參數的時候,它所遇到的情況恰恰與值類型相反,即不希望在函數中被修改,舉例如下:
public void AddValue( MyType typValue )
{
typValue.Count = typValue.Count + 15;
}
由于對于引用類型對象來說,其的賦值操作只是對原有對象的引用,因此在函數對其修改,實際上是直接修改了原有對象數據,這是很多 情況不希望發生的(這里例如對數組或者DataTable操作這類)。
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需要給此類型提供clone函數。例如對 于如上的類型,可以入下實現 :
public class MyType:ICloneable
{
private int nCount = 0;
public int Count
{
set{ nCount = value;}
get{ return nCount;}
}
public MyType()
{}
public MyType( int Value)
{
nCount = Value;
}
#region ICloneable Members
public object Clone()
{
// TODO: Add MyType.Clone implementation
return new MyType( nCount );
}
#endregion
}
那么在調用的時候,用當前的對象的clone作為參數即可。
不過對于引用類型來說,提供一個clone函數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出現引用類型嵌套的時候,所以說去實現一個完全clone功能是件很費事又不討好的活,這也就是在論壇中常說的深copy和淺copy 的問題。話雖如此,如果對于前面所說的有個大概了解,相信實現也不是不可能。
在C#中,尤其自己定義類型的時候,常常由于是用 struct來定義還是用class來定義,即是定義一個值類型還是一個引用類型呢。在這本書上給了幾個判定條件,如果如下幾點都滿足的話,建議用 struct來定義為值類型,否則用class定義為引用類型。
<!--[if !supportLists]-->1. <!--[endif]-->這個類型是否主要為了數據存儲;
<!--[if !supportLists]-->2. <!--[endif]-->是否只通過屬性來訪問對象的數據成員;
<!--[if !supportLists]-->3. <!--[endif]-->這個類型是否不會有子類型;
<!--[if !supportLists]-->4. <!--[endif]-->在程序處理的時候不會把這個類型對象通過多態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