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篇文章,覺得挺好,轉載之。原文如下:
這幾天一直在整理自己最近看的一些技術書籍的體會和心得,也在
Blog上記錄了下來
k_eckel's book lists(Tech)(
http://www.mscenter.edu.cn/blog/k_eckel/archive/2005/04/17/1542.html。今天終于有了一個階段性的小結,感觸良多。
我的一位教程序設計的老師告訴我們:學計算機就像上了賊船,上來就下不去,因為船跑的太快了。當時只會當作戲言,聽完作罷。現在想想,卻真正的如是。不說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看看
IEEE/ACM上的論文就后怕:)),單說軟件領域語言平臺的層出、過程方法的輩出,就讓人終日誠惶誠恐間有恐懼感。語言上
C++、Java、Delphi(或者
Delphi可以稱做一個平臺)、
C#等等已經是一片混戰(zhàn),微軟還推出了所謂的G#來瞞天過海,
OO、AOP等一茬接著一茬,什么敏捷開發(fā)、
XP編程來勢兇猛,本來就頂著壓力上的我們這些學生們就處境更加的艱難了:外面是企業(yè)要求能力和熟練工,里面是要學的實在太多,時間實在是有限。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讀書,個人覺得這句話實在是有道理。讀書能夠讓你不停住的思考,而思考則是保持不落后的唯一途徑。每半個到一個月我都會刻意的去讀一兩本的技術書籍,可能是最新推出的,也可能是以前書籍的溫故知新,個人也覺得那也是我進步最快的時期。
書讀的多了,難免有一些感觸。之一就是讀書一定要讀經典的,我所讀的書基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當然不排除少許的技術快餐)。然而何謂經典,不同的人的看法和理解不同。我的理解是一看寫書的人,在國外大師們最看重的是聲譽,因此一般大師的作品都是經過錘煉后留下的
Pearls;二看出版社,諸如
O'Reilly等世界知名的出版集團,他們基本上都是非經典不出,個人覺得他們出版的計算機書籍很多的都是經典,他們都是在很專業(yè)地做事業(yè)(也不是說國內的出版社的壞話,但是事實卻正是如此);三是看過人的感受,網絡上有很多的討論讀書問題的地方,看過的人最有發(fā)言權。我寫下
k_eckel's book lists(Tech)(http://www.mscenter.edu.cn/blog/k_eckel/archive/2005/04/17/1542.html)也正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和引導。
之二就是讀書總是對的,很多就老是在問該怎么學習某一種語言,該怎么樣能快速成為編程高手,該怎么做才可以做好的設計,我的看法是做就是了。很多時候我覺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開始比計劃更加重要,而做里面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動手實踐,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斷學習,而學習里面讀書是最重要的。多讀,特別是學習的時候,可能有的技術和知識你目前用不上,或者很可能近期也沒有機會去體驗,但是我覺得只要是你認為需要了結和學習的都可以讀讀那個方面的書籍。很多的時候種瓜未必得瓜,無心插留柳成陰,多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總是好的。我在這個方面深有體會,有機會我也想這個方面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些。
之三就是讀這些大師的作品,不單是可以學到你想學的技術和知識,很多時候大師們的風格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足可以影響自己的風格的形成,而大師們一些經典的話語則可能激勵自己一輩子,我就被
Robert C.Martin的在《敏捷軟件開發(fā):原則、模式與實踐》一書的前言中的第一句話感動著,這里也再次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
Next to My Life,Software is My 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