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網友討論道: 】
: RT,反射的特性發現很少用啊
恰恰相反,有些反射的特性是經常會被使用到的。
反射總體上分成兩大特性,一是自省,二是發射;
自省的能力極為重要,而且幾乎會天天用到,很少見到過哪個.net應用中不使用attribute的,而attribute特性就是metadata通過在自省能力支撐下實現的;當然自省不單單是attribute特性的運用,只要是在運行時動態檢視程序自身的特性都要由反射的自省能力來支持,比如Visual Studio的IDE(這個集成開發環境本身就是.net應用的好案例)對于.net組件的自動探測功能;同時,自省的能力也是基于虛擬機平臺的語言,比如c#和java,區別于傳統語言比如c和c++的重要特性之一,這提供了程序設計開發更為便利和安全的運行時環境;相對而言,在c++(當然是native而不是managed)的環境下,除了RTTI極為單薄的運行時自省,也就是QT這個庫通過meta-object system部分模擬了自省的特性;
反射的另外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發射,它讓“程序可以寫程序”了,簡要的說就是在運行時動態生成MSIL并加載運行以及持久化動態生成的MSIL的能力;由這個特性的支持,讓原先一些程序設計和開發領域相對困難和繁瑣的工作,比如元編程meta programming,比如動態代理dynamic proxy,比如AOP中的基礎設施weaver的實現,變得可能或相對易于實現;反射的特性,也是基于虛擬機平臺CLR的支持,以metadata為基礎來實現的,所以這也是虛擬機平臺語言的特有優勢,而在傳統語言平臺上,這是難以實現的;比如關于meta programming,c++就是通過模板特性實現的編譯期meta programming,這與虛擬機平臺上實現的運行時meta programming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比如前者如何保證生成的代碼的type-safe);
以上這兩個特性,自省和發射,都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圍繞著metadata機制,并在虛擬機平臺運行時環境CLR支持下實現的,前者是運行時檢視相關的metadata,后者是運行時動態生成相關的metadata和MSIL;從這點也就可以看出,要想深入理解這些特性,就需要研究metadata和MSIL的實現,以及虛擬機運行時環境的實現(在java平臺上,就是bytecode和JVM);
所以,反射,可能是虛擬機平臺所提供的相對最為強勁,最為復雜,和平臺運行時本身關系最密切,也是區別于傳統語言和運行時最鮮明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