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_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_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_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posts - 33,  comments - 33,  trackbacks - 0
 
     摘要: Selecting World Finals Teams on Mars I題解:dfs模擬代碼: Code highlighting produced by Actipro CodeHighlighter (freeware)http://www.CodeHighlighter.com/-->#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5-24 20:39 bennycen 閱讀(1421)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A:消失之物背包變種,設(shè)n為物品數(shù)量,nums[i]為物品的重量,dp1[i][j] 為前i個物品放入容量為j的背包中的方案數(shù)目,那么顯然有:dp1[i][j] = sum{dp1[i-1][j-nums[i]]};那么所有的物品放入容量為j的數(shù)目是dp1[n][j];令dp2[i][j]為除去第i個物品,放入容量為j的背包中的方案數(shù)目:dp2[i][j] = dp1[n][j] - dp2[i]...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4-11 15:59 bennycen 閱讀(1896) | 評論 (3)編輯 收藏
     摘要: 題目1::http://poj.org/problem?id=2833大意::n個數(shù),去掉最大的n1個和最小的n2個數(shù),(n1+n2 < n),求剩下的平均值。題解:節(jié)省內(nèi)存開銷,使用兩個堆維護,用最小堆維護最大的n1個數(shù),用最大堆維護最小的n2個數(shù),插滿時,只需比較兩個堆的front,再決定是否插入代碼: Code highlighting produced by Actipro Cod...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1-03-31 00:15 bennycen 閱讀(1202) | 評論 (3)編輯 收藏

整數(shù)劃分問題是把一個正整數(shù) N 拆分成一組數(shù),并且使這組數(shù)相加等于 N 的問題.
比如:
6
5 + 1
4 + 2, 4 + 1 + 1
3 + 3, 3 + 2 + 1, 3 + 1 + 1 + 1
2 + 2 + 2, 2 + 2 + 1 + 1, 2 + 1 + 1 + 1 + 1
1 + 1 + 1 + 1 + 1 + 1

這里,5+1和1+5是同一種分法。
這里探討整數(shù)劃分的可行解的數(shù)目。
問題求解:
首先假設(shè)正整數(shù)n拆分成k個數(shù)(不允許有0),用f(n,k)表示正整數(shù)n拆分成k個數(shù)的可行拆分種類的數(shù)目。
那么
f(n,n)表示n拆分成n個數(shù)(即只有n個1),顯然f(n,n) = 1
然后,可以按照這k份中是否有一份的數(shù)為1分成兩類:
1)   這k份中沒有1份含1的:那么可以在n中拿出k個"1"出來,分到k份中,再將剩下n-k分到k份中,于是這時有
f(n,k) = f(n-k,k)
2)  這k份中至少有一份含有1:首先在n中拿1個"1"出來,再將剩下n-1分到k-1份中,于是這時有:f(n,k) = f(n-1,k-1)

綜合起來就是:
f(n,n) = 1
f(n,k) = f(n-k,k) + f(n-1,k-1)
這兩個遞歸式可以使用動態(tài)規(guī)劃求解。

題目鏈接:
http://poj.org/problem?id=1283
題解:直接按照整數(shù)劃分來解
代碼: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tatic long [][]dp = new long[205][205];
    
    
private static long Test(int _n,int _k)
    
{
        
if(_n < _k)
            
return 0;
        
for(int i = 0; i <= _n; ++i)
            Arrays.fill(dp[i],
0);
        
        
for(int i = 1; i <= _n; ++i)
        
{
            dp[i][i] 
= 1;
        }

        
        
for(int i = 2; i <= _n; ++i)
        
{
            
for(int j = 1; j <= _k; ++j)
            
{
                dp[i][j] 
= dp[i-1][j-1];
                
if(i - j > 0)
                    dp[i][j] 
+= dp[i-j][j];
            }

        }

        
        
return dp[_n][_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k;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n 
= in.nextInt();
        k 
= in.nextInt();
        
while(!(n == 0 &&  k == 0))
        
{
            System.out.println(Test(n,k));
            n 
= in.nextInt();
            k 
= in.nextInt();
        }


    }


}


 

代碼: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ain 
{
    
private static long [][]dp = new long[32][32];
    
    
private static long Test(int _n,int _k)
    
{
        
if(_n < _k)
            
return 0;
        
for(int i = 0; i <= _n; ++i)
            Arrays.fill(dp[i],
0);
        
        
for(int i = 1; i <= _n; ++i)
        
{
            dp[i][i] 
= 1;
        }

        
        
for(int i = 2; i <= _n; ++i)
        
{
            
for(int j = 1; j <= _k; ++j)
            
{
                dp[i][j] 
= dp[i-1][j-1];
                
if(i - j > 0)
                    dp[i][j] 
+= dp[i-j][j];
            }

        }

        
        
return dp[_n][_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testcase = in.nextInt();
        
int m,n;
        
for(int i =0; i < testcase; ++i)
        
{
            m 
= in.nextInt();
            n 
= in.nextInt();
            System.out.println(Test(m
+n,n));
        }

    }

}


STL有一個函數(shù)叫next_ermutation,是得出當(dāng)前排列的下一個排列,數(shù)列P[0..n-1](P[i] > P[j]當(dāng)n>i>j>=0)為最小的排列,然后按照一般數(shù)字的排列比較進行排列,就是說該排列的下一個排列比這個排列大,最后的當(dāng)然是P*[0..n-1](P*[i] < P*[j]當(dāng)n>i>j>=0)
例如 1 2 3 4,最小的是1 2 3 4,下一個是1 2 4 3.。。。最大是4 3 2 1了。
怎么得出當(dāng)前排列的下一個排列呢?
定義n為數(shù)組P【0,n-1】的長度
下面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從一個已知的排列P = p1p2…pn,找到它的下一個排列
Q = q1q2…qn。我們要讓排列從小到大生成,簡單說,要讓排列的趨勢從P[0..n-1](P[i] > P[j]當(dāng)n>i>j>=0)到P*[0..n-1](P*[i] < P*[j]當(dāng)n>i>j>=0)。
我們可以結(jié)合十進制的大小比較來理解。以下以1 3 4 2為例子來說

1.首先從低位找起,找出比高位大的第一個數(shù)的位置,定義i為這個位置。(想一下就知道了)若找不到這樣的P[i],說明我們已經(jīng)找到最后一個全排列,可以返回了。
1 3 4 2 --> 4比3 大,這個位置是第2位(1為第0位,3 為第1位),這時 i = 2

2.再在區(qū)間[i,n-1]中查找比P[i-1]大的最小的數(shù)。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從例子中看出,這個最小的數(shù)是4
然后交換兩者,那么現(xiàn)在的數(shù)組是1 4 3 2

3.現(xiàn)在還不是最小的數(shù),因為從第一步的查找,我們有P[i]>P[i+1]> … >P[n-1],否則查找在i~n就會停下來了。這樣的一個排列顯然不是最小的。實際上,原來的P[i...n-1],已經(jīng)是這一部分最大的一個排列了。但我們現(xiàn)在換了最高位P[i-1],因此要讓后面的數(shù)字變的最小。方法很簡單,根據(jù)上面的推理,我們只須將P[i...n-1]的數(shù)列倒置即可(最大的排列倒置就變成了最小的排列)。
回到例子,1 4 3 2 --> 14 2 3得到答案

看完了分析,現(xiàn)在做一題OJ題目
POJ 題目http://poj.org/problem?id=1833

解答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200];

inline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mp = a;
    a 
= b;
    b 
= tmp;
}


void nextPermutation(int *_p,int _n)
{
    
//1.從后向前找 查找不符合趨勢的
    int i = _n-1;
    
while(i > 0 && _p[i - 1> _p[i])
        
--i;
    
if(i == 0)//已到最后
    {
        sort(_p,_p
+_n);
        
return ;
    }

    
//2.查找【i,n-1】中大于p[i-1]的最小數(shù)
    int k = i;//p[i]必大于p[i-1]
    for(int j = i; j <= _n-1++j)
    
{
        
if(_p[j] > _p[i-1&& _p[j] < _p[k])
        
{
            k 
= j;
        }

    }


    Swap(_p[k],_p[i
-1]);

    
//3.因為從第一步得【i,n-1】是遞減的,故第2步中反轉(zhuǎn)p[k],p[i-1]后要把這個區(qū)間反轉(zhuǎn)
    for(int j = i,k = _n-1;j < k; ++j,--k)
    
{
        Swap(_p[j],_p[k]);
    }

}


void Test()
{
    
int n,m;
    scanf(
"%d %d",&n,&m);
    
for(int i = 0; i < n; ++i)
        scanf(
"%d",&A[i]);
    
for(int i = 0; i < m ; ++i)
        nextPermutation(A,n);
    printf(
"%d",A[0]);
    
for(int i = 1; i < n; ++i)
    
{
        printf(
" %d",A[i]);
    }

    printf(
"\n");
}


int main()
{
    
int tc;
    scanf(
"%d",&tc);
    
for(int i = 0; i < tc; ++i)
    
{
        Test();
    }

    
return 0;
}

posted @ 2011-01-27 16:50 bennycen 閱讀(498) | 評論 (1)編輯 收藏

計算幾何算法概覽


一、引言

  計算機的出現(xiàn)使得很多原本十分繁瑣的工作得以大幅度簡化,但是也有一些在人們直觀看來很容易的問題卻需要拿出一套并不簡單的通用解決方案,比如幾何問題。作為計算機科學(xué)的一個分支,計算幾何主要研究解決幾何問題的算法。在現(xiàn)代工程和數(shù)學(xué)領(lǐng)域,計算幾何在圖形學(xué)、機器人技術(shù)、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設(shè)計和統(tǒng)計等諸多領(lǐng)域有著十分重要的應(yīng)用。在本文中,我們將對計算幾何常用的基本算法做一個全面的介紹,希望對您了解并應(yīng)用計算幾何的知識解決問題起到幫助。

二、目錄

  本文整理的計算幾何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包括如下內(nèi)容:

  矢量的概念

  矢量加減法

  矢量叉積

  折線段的拐向判斷

  判斷點是否在線段上

  判斷兩線段是否相交

  判斷線段和直線是否相交

  判斷矩形是否包含點

  判斷線段、折線、多邊形是否在矩形中

  判斷矩形是否在矩形中

  判斷圓是否在矩形中

  判斷點是否在多邊形中

  判斷線段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折線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多邊形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矩形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圓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點是否在圓內(nèi)

  判斷線段、折線、矩形、多邊形是否在圓內(nèi)

  判斷圓是否在圓內(nèi)

  計算點到線段的最近點

  計算點到折線、矩形、多邊形的最近點

  計算點到圓的最近距離及交點坐標(biāo)

  計算兩條共線的線段的交點

  計算線段或直線與線段的交點

  求線段或直線與折線、矩形、多邊形的交點

  求線段或直線與圓的交點

  凸包的概念

  凸包的求法

三、算法介紹

  矢量的概念

  如果一條線段的端點是有次序之分的,我們把這種線段成為有向線段(directed segment)。如果有向線段p1p2的起點p1在坐標(biāo)原點,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矢量(vector)p2。

  矢量加減法

  設(shè)二維矢量P = ( x1, y1 ),Q = ( x2 , y2 ),則矢量加法定義為: P + Q = ( x1 + x2 , y1 + y2 ),同樣的,矢量減法定義為: P - Q = ( x1 - x2 , y1 - y2 )。顯然有性質(zhì) P + Q = Q + P,P - Q = - ( Q - P )。

  矢量叉積

  計算矢量叉積是與直線和線段相關(guān)算法的核心部分。設(shè)矢量P = ( x1, y1 ),Q = ( x2, y2 ),則矢量叉積定義為由(0,0)、p1、p2和p1+p2所組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帶符號的面積,即:P × Q = x1*y2 - x2*y1,其結(jié)果是一個標(biāo)量。顯然有性質(zhì) P × Q = - ( Q × P ) 和 P × ( - Q ) = - ( P × Q )。一般在不加說明的情況下,本文下述算法中所有的點都看作矢量,兩點的加減法就是矢量相加減,而點的乘法則看作矢量叉積。

  叉積的一個非常重要性質(zhì)是可以通過它的符號判斷兩矢量相互之間的順逆時針關(guān)系:

  若 P × Q > 0 , 則P在Q的順時針方向。
  若 P × Q < 0 , 則P在Q的逆時針方向。
  若 P × Q = 0 , 則P與Q共線,但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

  折線段的拐向判斷

  折線段的拐向判斷方法可以直接由矢量叉積的性質(zhì)推出。對于有公共端點的線段p0p1和p1p2,通過計算(p2 - p0) × (p1 - p0)的符號便可以確定折線段的拐向:

  若(p2 - p0) × (p1 - p0) > 0,則p0p1在p1點拐向右側(cè)后得到p1p2。

  若(p2 - p0) × (p1 - p0) < 0,則p0p1在p1點拐向左側(cè)后得到p1p2。

  若(p2 - p0) × (p1 - p0) = 0,則p0、p1、p2三點共線。

  具體情況可參照下圖:

   

  判斷點是否在線段上

  設(shè)點為Q,線段為P1P2 ,判斷點Q在該線段上的依據(jù)是:( Q - P1 ) × ( P2 - P1 ) = 0 且 Q 在以 P1,P2為對角頂點的矩形內(nèi)。前者保證Q點在直線P1P2上,后者是保證Q點不在線段P1P2的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上,對于這一步驟的判斷可以用以下過程實現(xiàn):

  ON-SEGMENT(pi,pj,pk)

  if min(xi,xj) <= xk <= max(xi,xj) and min(yi,yj) <= yk <= max(yi,yj)

  then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特別要注意的是,由于需要考慮水平線段和垂直線段兩種特殊情況,min(xi,xj)<=xk<=max(xi,xj)和min(yi,yj)<=yk<=max(yi,yj)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能返回真值。

  判斷兩線段是否相交

  我們分兩步確定兩條線段是否相交:

  (1)快速排斥試驗

    設(shè)以線段 P1P2 為對角線的矩形為R, 設(shè)以線段 Q1Q2 為對角線的矩形為T,如果R和T不相交,顯然兩線段不會相交。

  (2)跨立試驗

    如果兩線段相交,則兩線段必然相互跨立對方。若P1P2跨立Q1Q2 ,則矢量 ( P1 - Q1 ) 和( P2 - Q1 )位于矢量( Q2 - Q1 ) 的兩側(cè),即( P1 - Q1 ) × ( Q2 - Q1 ) * ( P2 - Q1 ) × ( Q2 - Q1 ) < 0。上式可改寫成( P1 - Q1 ) × ( Q2 - Q1 ) * ( Q2 - Q1 ) × ( P2 - Q1 ) > 0。當(dāng) ( P1 - Q1 ) × ( Q2 - Q1 ) = 0 時,說明 ( P1 - Q1 ) 和 ( Q2 - Q1 )共線,但是因為已經(jīng)通過快速排斥試驗,所以 P1 一定在線段 Q1Q2上;同理,( Q2 - Q1 ) ×(P2 - Q1 ) = 0 說明 P2 一定在線段 Q1Q2上。所以判斷P1P2跨立Q1Q2的依據(jù)是:( P1 - Q1 ) × ( Q2 - Q1 ) * ( Q2 - Q1 ) × ( P2 - Q1 ) >= 0。同理判斷Q1Q2跨立P1P2的依據(jù)是:( Q1 - P1 ) × ( P2 - P1 ) * ( P2 - P1 ) × ( Q2 - P1 ) >= 0。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相同的原理下,對此算法的具體的實現(xiàn)細(xì)節(jié)可能會與此有所不同,除了這種過程外,大家也可以參考《算法導(dǎo)論》上的實現(xiàn)。

  判斷線段和直線是否相交

  有了上面的基礎(chǔ),這個算法就很容易了。如果線段P1P2和直線Q1Q2相交,則P1P2跨立Q1Q2,即:( P1 - Q1 ) × ( Q2 - Q1 ) * ( Q2 - Q1 ) × ( P2 - Q1 ) >= 0。

  判斷矩形是否包含點

  只要判斷該點的橫坐標(biāo)和縱坐標(biāo)是否夾在矩形的左右邊和上下邊之間。

    
  判斷線段、折線、多邊形是否在矩形中

  因為矩形是個凸集,所以只要判斷所有端點是否都在矩形中就可以了。

  判斷矩形是否在矩形中

  只要比較左右邊界和上下邊界就可以了。

  判斷圓是否在矩形中

  很容易證明,圓在矩形中的充要條件是:圓心在矩形中且圓的半徑小于等于圓心到矩形四邊的距離的最小值。

  判斷點是否在多邊形中

  判斷點P是否在多邊形中是計算幾何中一個非常基本但是十分重要的算法。以點P為端點,向左方作射線L,由于多邊形是有界的,所以射線L的左端一定在多邊形外,考慮沿著L從無窮遠(yuǎn)處開始自左向右移動,遇到和多邊形的第一個交點的時候,進入到了多邊形的內(nèi)部,遇到第二個交點的時候,離開了多邊形,……所以很容易看出當(dāng)L和多邊形的交點數(shù)目C是奇數(shù)的時候,P在多邊形內(nèi),是偶數(shù)的話P在多邊形外。

  但是有些特殊情況要加以考慮。如圖下圖(a)(b)(c)(d)所示。在圖(a)中,L和多邊形的頂點相交,這時候交點只能計算一個;在圖(b)中,L和多邊形頂點的交點不應(yīng)被計算;在圖(c)和(d) 中,L和多邊形的一條邊重合,這條邊應(yīng)該被忽略不計。如果L和多邊形的一條邊重合,這條邊應(yīng)該被忽略不計。

    

  為了統(tǒng)一起見,我們在計算射線L和多邊形的交點的時候,1。對于多邊形的水平邊不作考慮;2。對于多邊形的頂點和L相交的情況,如果該頂點是其所屬的邊上縱坐標(biāo)較大的頂點,則計數(shù),否則忽略;3。對于P在多邊形邊上的情形,直接可判斷P屬于多邊行。由此得出算法的偽代碼如下:

    count ← 0;
    以P為端點,作從右向左的射線L; 
    for 多邊形的每條邊s
     do if P在邊s上 
          then return true;
        if s不是水平的
          then if s的一個端點在L上
                 if 該端點是s兩端點中縱坐標(biāo)較大的端點
                   then count ← count+1
               else if s和L相交
                 then count ← count+1;
    if count mod 2 = 1 
      then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其中做射線L的方法是:設(shè)P'的縱坐標(biāo)和P相同,橫坐標(biāo)為正無窮大(很大的一個正數(shù)),則P和P'就確定了射線L。

  判斷點是否在多邊形中的這個算法的時間復(fù)雜度為O(n)。

  另外還有一種算法是用帶符號的三角形面積之和與多邊形面積進行比較,這種算法由于使用浮點數(shù)運算所以會帶來一定誤差,不推薦大家使用。

  判斷線段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線段在多邊形內(nèi)的一個必要條件是線段的兩個端點都在多邊形內(nèi),但由于多邊形可能為凹,所以這不能成為判斷的充分條件。如果線段和多邊形的某條邊內(nèi)交(兩線段內(nèi)交是指兩線段相交且交點不在兩線段的端點),因為多邊形的邊的左右兩側(cè)分屬多邊形內(nèi)外不同部分,所以線段一定會有一部分在多邊形外(見圖a)。于是我們得到線段在多邊形內(nèi)的第二個必要條件:線段和多邊形的所有邊都不內(nèi)交。

  線段和多邊形交于線段的兩端點并不會影響線段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但是如果多邊形的某個頂點和線段相交,還必須判斷兩相鄰交點之間的線段是否包含于多邊形內(nèi)部(反例見圖b)。

   

  因此我們可以先求出所有和線段相交的多邊形的頂點,然后按照X-Y坐標(biāo)排序(X坐標(biāo)小的排在前面,對于X坐標(biāo)相同的點,Y坐標(biāo)小的排在前面,這種排序準(zhǔn)則也是為了保證水平和垂直情況的判斷正確),這樣相鄰的兩個點就是在線段上相鄰的兩交點,如果任意相鄰兩點的中點也在多邊形內(nèi),則該線段一定在多邊形內(nèi)。

  證明如下:
 

  命題1:
    如果線段和多邊形的兩相鄰交點P1 ,P2的中點P' 也在多邊形內(nèi),則P1, P2之間的所有點都在多邊形內(nèi)。
    

  證明:
    假設(shè)P1,P2之間含有不在多邊形內(nèi)的點,不妨設(shè)該點為Q,在P1, P'之間,因為多邊形是閉合曲線,所以其內(nèi)外部之間有界,而P1屬于多邊行內(nèi)部,Q屬于多邊性外部,P'屬于多邊性內(nèi)部,P1-Q-P'完全連續(xù),所以P1Q和QP'一定跨越多邊形的邊界,因此在P1,P'之間至少還有兩個該線段和多邊形的交點,這和P1P2是相鄰兩交點矛盾,故命題成立。證畢。

  由命題1直接可得出推論:
  推論2:
    設(shè)多邊形和線段PQ的交點依次為P1,P2,……Pn,其中Pi和Pi+1是相鄰兩交點,線段PQ在多邊形內(nèi)的充要條件是:P,Q在多邊形內(nèi)且對于i =1, 2,……, n-1,Pi ,Pi+1的中點也在多邊形內(nèi)。

  在實際編程中,沒有必要計算所有的交點,首先應(yīng)判斷線段和多邊形的邊是否內(nèi)交,倘若線段和多邊形的某條邊內(nèi)交則線段一定在多邊形外;如果線段和多邊形的每一條邊都不內(nèi)交,則線段和多邊形的交點一定是線段的端點或者多邊形的頂點,只要判斷點是否在線段上就可以了。

  至此我們得出算法如下:

    if 線端PQ的端點不都在多邊形內(nèi) 
      then return false;
    點集pointSet初始化為空;
    for 多邊形的每條邊s
      do if 線段的某個端點在s上
           then 將該端點加入pointSet;
         else if s的某個端點在線段PQ上
           then 將該端點加入pointSet;
         else if s和線段PQ相交 // 這時候已經(jīng)可以肯定是內(nèi)交了
           then return false;
    將pointSet中的點按照X-Y坐標(biāo)排序;
    for pointSet中每兩個相鄰點 pointSet[i] , pointSet[ i+1]
      do if pointSet[i] , pointSet[ i+1] 的中點不在多邊形中
           then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這個過程中的排序因為交點數(shù)目肯定遠(yuǎn)小于多邊形的頂點數(shù)目n,所以最多是常數(shù)級的復(fù)雜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算法的時間復(fù)雜度也是O(n)。

  判斷折線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只要判斷折線的每條線段是否都在多邊形內(nèi)即可。設(shè)折線有m條線段,多邊形有n個頂點,則該算法的時間復(fù)雜度為O(m*n)。

  判斷多邊形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只要判斷多邊形的每條邊是否都在多邊形內(nèi)即可。判斷一個有m個頂點的多邊形是否在一個有n個頂點的多邊形內(nèi)復(fù)雜度為O(m*n)。

  判斷矩形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將矩形轉(zhuǎn)化為多邊形,然后再判斷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判斷圓是否在多邊形內(nèi)

  只要計算圓心到多邊形的每條邊的最短距離,如果該距離大于等于圓半徑則該圓在多邊形內(nèi)。計算圓心到多邊形每條邊最短距離的算法在后文闡述。

  判斷點是否在圓內(nèi)

  計算圓心到該點的距離,如果小于等于半徑則該點在圓內(nèi)。

  判斷線段、折線、矩形、多邊形是否在圓內(nèi)

  因為圓是凸集,所以只要判斷是否每個頂點都在圓內(nèi)即可。

  判斷圓是否在圓內(nèi)

  設(shè)兩圓為O1,O2,半徑分別為r1, r2,要判斷O2是否在O1內(nèi)。先比較r1,r2的大小,如果r1<r2則O2不可能在O1內(nèi);否則如果兩圓心的距離大于r1 - r2 ,則O2不在O1內(nèi);否則O2在O1內(nèi)。

  計算點到線段的最近點

  如果該線段平行于X軸(Y軸),則過點point作該線段所在直線的垂線,垂足很容易求得,然后計算出垂足,如果垂足在線段上則返回垂足,否則返回離垂足近的端點;如果該線段不平行于X軸也不平行于Y軸,則斜率存在且不為0。設(shè)線段的兩端點為pt1和pt2,斜率為:k = ( pt2.y - pt1. y ) / (pt2.x - pt1.x );該直線方程為:y = k* ( x - pt1.x) + pt1.y。其垂線的斜率為 - 1 / k,垂線方程為:y = (-1/k) * (x - point.x) + point.y 。

  聯(lián)立兩直線方程解得:x = ( k^2 * pt1.x + k * (point.y - pt1.y ) + point.x ) / ( k^2 + 1) ,y = k * ( x - pt1.x) + pt1.y;然后再判斷垂足是否在線段上,如果在線段上則返回垂足;如果不在則計算兩端點到垂足的距離,選擇距離垂足較近的端點返回。

  計算點到折線、矩形、多邊形的最近點

  只要分別計算點到每條線段的最近點,記錄最近距離,取其中最近距離最小的點即可。

  計算點到圓的最近距離及交點坐標(biāo)

  如果該點在圓心,因為圓心到圓周任一點的距離相等,返回UNDEFINED。

  連接點P和圓心O,如果PO平行于X軸,則根據(jù)P在O的左邊還是右邊計算出最近點的橫坐標(biāo)為centerPoint.x - radius 或 centerPoint.x + radius。如果PO平行于Y軸,則根據(jù)P在O的上邊還是下邊計算出最近點的縱坐標(biāo)為 centerPoint.y -+radius或 centerPoint.y - radius。如果PO不平行于X軸和Y軸,則PO的斜率存在且不為0,這時直線PO斜率為k = ( P.y - O.y )/ ( P.x - O.x )。直線PO的方程為:y = k * ( x - P.x) + P.y。設(shè)圓方程為:(x - O.x ) ^2 + ( y - O.y ) ^2 = r ^2,聯(lián)立兩方程組可以解出直線PO和圓的交點,取其中離P點較近的交點即可。

  計算兩條共線的線段的交點

  對于兩條共線的線段,它們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有下圖所示的幾種情況。圖(a)中兩條線段沒有交點;圖 (b) 和 (d) 中兩條線段有無窮焦點;圖 (c) 中兩條線段有一個交點。設(shè)line1是兩條線段中較長的一條,line2是較短的一條,如果line1包含了line2的兩個端點,則是圖(d)的情況,兩線段有無窮交點;如果line1只包含line2的一個端點,那么如果line1的某個端點等于被line1包含的line2的那個端點,則是圖(c)的情況,這時兩線段只有一個交點,否則就是圖(b)的情況,兩線段也是有無窮的交點;如果line1不包含line2的任何端點,則是圖(a)的情況,這時兩線段沒有交點。

  計算線段或直線與線段的交點:

  設(shè)一條線段為L0 = P1P2,另一條線段或直線為L1 = Q1Q2 ,要計算的就是L0和L1的交點。

 1. 首先判斷L0和L1是否相交(方法已在前文討論過),如果不相交則沒有交點,否則說明L0和L1一定有交點,下面就將L0和L1都看作直線來考慮。

 2. 如果P1和P2橫坐標(biāo)相同,即L0平行于Y軸

  a) 若L1也平行于Y軸,

    i. 若P1的縱坐標(biāo)和Q1的縱坐標(biāo)相同,說明L0和L1共線,假如L1是直線的話他們有無窮的交點,假如L1是線段的話可用"計算兩條共線線段的交點"的算法求他們的交點(該方法在前文已討論過);
    ii. 否則說明L0和L1平行,他們沒有交點;

  b) 若L1不平行于Y軸,則交點橫坐標(biāo)為P1的橫坐標(biāo),代入到L1的直線方程中可以計算出交點縱坐標(biāo);

 3. 如果P1和P2橫坐標(biāo)不同,但是Q1和Q2橫坐標(biāo)相同,即L1平行于Y軸,則交點橫坐標(biāo)為Q1的橫坐標(biāo),代入到L0的直線方程中可以計算出交點縱坐標(biāo);

 4. 如果P1和P2縱坐標(biāo)相同,即L0平行于X軸

  a) 若L1也平行于X軸,

    i. 若P1的橫坐標(biāo)和Q1的橫坐標(biāo)相同,說明L0和L1共線,假如L1是直線的話他們有無窮的交點,假如L1是線段的話可用"計算兩條共線線段的交點"的算法求他們的交點(該方法在前文已討論過);
    ii. 否則說明L0和L1平行,他們沒有交點;

  b) 若L1不平行于X軸,則交點縱坐標(biāo)為P1的縱坐標(biāo),代入到L1的直線方程中可以計算出交點橫坐標(biāo);

 5. 如果P1和P2縱坐標(biāo)不同,但是Q1和Q2縱坐標(biāo)相同,即L1平行于X軸,則交點縱坐標(biāo)為Q1的縱坐標(biāo),代入到L0的直線方程中可以計算出交點橫坐標(biāo);

 6. 剩下的情況就是L1和L0的斜率均存在且不為0的情況

  a) 計算出L0的斜率K0,L1的斜率K1 ;

  b) 如果K1 = K2 

    i. 如果Q1在L0上,則說明L0和L1共線,假如L1是直線的話有無窮交點,假如L1是線段的話可用"計算兩條共線線段的交點"的算法求他們的交點(該方法在前文已討論過);
    ii. 如果Q1不在L0上,則說明L0和L1平行,他們沒有交點。

  c) 聯(lián)立兩直線的方程組可以解出交點來

  這個算法并不復(fù)雜,但是要分情況討論清楚,尤其是當(dāng)兩條線段共線的情況需要單獨考慮,所以在前文將求兩條共線線段的算法單獨寫出來。另外,一開始就先利用矢量叉乘判斷線段與線段(或直線)是否相交,如果結(jié)果是相交,那么在后面就可以將線段全部看作直線來考慮。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將直線或線段方程改寫為ax+by+c=0的形式,這樣一來上述過程的部分步驟可以合并,縮短了代碼長度,但是由于先要求出參數(shù),這種算法將花費更多的時間。

  求線段或直線與折線、矩形、多邊形的交點

  分別求與每條邊的交點即可。

  求線段或直線與圓的交點:

  設(shè)圓心為O,圓半徑為r,直線(或線段)L上的兩點為P1,P2。

  1. 如果L是線段且P1,P2都包含在圓O內(nèi),則沒有交點;否則進行下一步。

  2. 如果L平行于Y軸,

   a) 計算圓心到L的距離dis;
   b) 如果dis > r 則L和圓沒有交點;
   c)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兩交點坐標(biāo),但要注意考慮L和圓的相切情況。

  3. 如果L平行于X軸,做法與L平行于Y軸的情況類似;

  4. 如果L既不平行X軸也不平行Y軸,可以求出L的斜率K,然后列出L的點斜式方程,和圓方程聯(lián)立即可求解出L和圓的兩個交點;

  5. 如果L是線段,對于2,3,4中求出的交點還要分別判斷是否屬于該線段的范圍內(nèi)。

  凸包的概念

  點集Q的凸包(convex hull)是指一個最小凸多邊形,滿足Q中的點或者在多邊形邊上或者在其內(nèi)。下圖中由紅色線段表示的多邊形就是點集Q={p0,p1,...p12}的凸包。


   
 

  凸包的求法

  現(xiàn)在已經(jīng)證明了凸包算法的時間復(fù)雜度下界是O(n*logn),但是當(dāng)凸包的頂點數(shù)h也被考慮進去的話,Krikpatrick和Seidel的剪枝搜索算法可以達到O(n*logh),在漸進意義下達到最優(yōu)。最常用的凸包算法是Graham掃描法和Jarvis步進法。本文只簡單介紹一下Graham掃描法,其正確性的證明和Jarvis步進法的過程大家可以參考《算法導(dǎo)論》。

  對于一個有三個或以上點的點集Q,Graham掃描法的過程如下:

  令p0為Q中Y-X坐標(biāo)排序下最小的點 
  設(shè)<p1,p2,...pm>為對其余點按以p0為中心的極角逆時針排序所得的點集(如果有多個點有相同的極角,除了距p0最遠(yuǎn)的點外全部移除
  壓p0進棧S
  壓p1進棧S
  壓p2進棧S
    for i ← 3 to m
      do while 由S的棧頂元素的下一個元素、S的棧頂元素以及pi構(gòu)成的折線段不拐向左側(cè)
        對S彈棧
      壓pi進棧S
    return S;

 

  此過程執(zhí)行后,棧S由底至頂?shù)脑鼐褪荙的凸包頂點按逆時針排列的點序列。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對點按極角逆時針排序時,并不需要真正求出極角,只需要求出任意兩點的次序就可以了。而這個步驟可以用前述的矢量叉積性質(zhì)實現(xiàn)。

四、結(jié)語

  盡管人類對幾何學(xué)的研究從古代起便沒有中斷過,但是具體到借助計算機來解決幾何問題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無論從應(yīng)用領(lǐng)域還是發(fā)展前景來看,計算幾何學(xué)都值得我們認(rèn)真學(xué)習(xí)、加以運用,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你走進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posted @ 2011-01-18 13:13 bennycen 閱讀(954) | 評論 (1)編輯 收藏
     摘要: 總述: 這次的SRM題目四平八穩(wěn),可惜在比賽期間發(fā)揮不好,成績也就一般了。主要失誤是看錯題目。。。250 Point BadVocabulary題意:在String[] vocabulary中查找符合條件的字符串的數(shù)目,條件如下:1. 前綴含有badPrefix2.或后綴含有badSuffix3.或子串含有badSubstring,并且子串不是該字符串的前綴和后綴題解:題意已經(jīng)很清楚了,直接按照要...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12-01 23:56 bennycen 閱讀(303) | 評論 (1)編輯 收藏
     摘要: 題目鏈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3683題目大意:五子棋游戲,計算要在雙方均最優(yōu)情況下,3步棋以內(nèi)的結(jié)果題解:做這題WA許久的!!!主要是計算一步必殺時考慮情況不周全。。。由于只有3步,所以在玩家出動時,可以考慮:1.該玩家否一招勝利(如果是,直接勝利);2.面臨被對方滅(拿棋子檔)雙方均按照這個邏輯下棋還有一種情況是當(dāng)先手下棋后,無論...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11-11 14:02 bennycen 閱讀(471) | 評論 (2)編輯 收藏
題目鏈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3687
題目大意: 在n*m排著n*n個士兵,休息時散開(只能水平散開),集中時要重新站成n*n方陣,求總體最少移動步數(shù)
題解:注意是只能水平散開,所以該題也成為水題了
1.排序
2.枚舉左邊排開始站的列數(shù),模擬計算每次站的花費
3.輸出最小花費

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friend 
bool operator < (const Point &_p1,const Point & _p2)
    
{
        
if(_p1.x == _p2.x)
            
return _p1.y < _p2.y;
        
else
            
return _p1.x < _p2.x;
    }

}
;
Point points[
3600];

void Test()
{
    
int size = n*n;
    
int x1,y1;
    
for(int i = 0; i < size; ++i)
    
{
        scanf(
"%d %d",&x1,&y1);
        points[i].x 
= x1;
        points[i].y 
= y1;
    }

    sort(points,points
+size);

    
int ans = 1 << 30;
    
//枚舉列數(shù)
    for(int i = 1; i <= m-n+1++i)
    
{
        
int ans2 = 0;
        
int k = 0;
        
//n*n布局
        for(int x = 0; x < n; ++x)
        
{
            
for(int y = 0; y < n; ++y)
            
{
                
//水平相減
                ans2 += abs(i+- points[k].y);
                
++k;
            }

        }

        ans 
= min(ans,ans2);
    }

    printf(
"%d\n",ans);
}


int main()
{
    
while(scanf("%d %d",&n,&m) != EOF)
    
{
        
if(n == 0 || m == 0)
            
break;
        Test();
    }

    
return 0;
}
posted @ 2010-11-11 13:45 bennycen 閱讀(482) | 評論 (0)編輯 收藏
     摘要: 題目鏈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3685題目大意:給出一個物體,假設(shè)密度均勻,z軸所有高都相同,在xy平面的投影是多邊形,即由平面拉伸成立體,求使物體能平穩(wěn)放置的方法有多少種?題解:計算幾何,解法不難想到。1.計算多邊形的重心(三角形剖分法)2.計算凸包(想象一下物體放的時候)3.枚舉凸包上每一條邊,看看重心的投影是否落在邊上(不含邊端...  閱讀全文
posted @ 2010-11-11 13:41 bennycen 閱讀(469) | 評論 (1)編輯 收藏
僅列出標(biāo)題
共4頁: 1 2 3 4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_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_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_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一区二区三欧美| 欧美韩日精品| 欧美成人xxx| 老司机精品导航| 免费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99这里只有精品|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四季av|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9re在线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91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www| 欧美激情日韩| 欧美午夜无遮挡| 国产一区二区剧情av在线| 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诱惑| 在线观看日韩av先锋影音电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久久黄色|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久久久免费av| 在线视频你懂得一区|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成人在线| 一本到12不卡视频在线dvd|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88av| 亚洲精品孕妇|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色婷婷| 久久综合激情|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中文日韩欧美| 亚洲国产老妈| 欧美一二三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一区| 国产日韩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老牛| 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性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亚洲精品之草原avav久久|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网| 久久精品主播| 亚洲夜间福利|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在线播放| 亚洲性感美女99在线| 欧美日韩不卡一区| 999亚洲国产精| 亚洲国产网站| 欧美多人爱爱视频网站|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高清| 久久综合影音|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成人直播|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久久久夜色精品亚洲|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久久综合久久久| 媚黑女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有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捆绑美女| 欧美fxxxxxx另类|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私拍自拍| 伊人久久大香线| 亚洲人午夜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下载红粉|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日韩手机在线导航| 亚洲专区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免费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av|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 久久米奇亚洲| 欧美四级剧情无删版影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毛片av| 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顶级大胆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多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福利|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99亚洲精品|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午夜视频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毛片大全|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美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看| 欧美gay视频激情| 久久三级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精品竹菊 | 亚洲综合电影| 欧美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h版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 激情小说另类小说亚洲欧美| 亚洲尤物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黄色片| 亚洲第一黄色| 亚洲激情av在线| 免费观看成人网| 欧美成人综合|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九色| 久久视频在线看| 欧美成人tv|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高清视频一区| 日韩视频免费大全中文字幕| 欧美 日韩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成v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 免费一级欧美在线大片| 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激情| 国产精品狠色婷| 先锋亚洲精品| 免费h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mv| 欧美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裸体免费视频| 午夜在线电影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拍| 老司机精品导航|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精品| 午夜在线一区二区| 伊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1精品亚洲| 怡红院精品视频| 欧美日本中文| 欧美自拍偷拍| 91久久极品少妇xxxxⅹ软件| 亚洲综合欧美| 亚洲国产毛片完整版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欧美黄色大片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涩| 国产在线不卡精品| 欧美国产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性视频日韩欧美| 久久亚洲综合网| 宅男噜噜噜66一区二区66|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欧美国产免费| 欧美一级黄色网| 亚洲日本成人| 久久男人资源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91|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九九九| 在线天堂一区av电影|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影院| 日韩午夜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一大j8 |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偷拍| 米奇777超碰欧美日韩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 亚洲一区中文| 一区二区动漫| 夜夜夜久久久|